
文/謝明媛
繪圖/啞謎
耆婆是王舍城的名醫,有一天,他邀請釋迦牟尼佛與眾比丘來到他的耆婆林園接受供養,並恭請佛陀說法。
當時有位比丘因為生性愚鈍,常被其他比丘嘲笑,甚至還故意不讓他來接受耆婆的供養。佛陀知道後,便要耆婆去請這位比丘過來。
其實這位比丘在過去生中是很聰明的,但因為他曾嘲笑另一位比較愚鈍的比丘,所以導致今世變成愚鈍之人。雖然他很努力背誦佛的開示,但很快就忘了。
這天,他又被人刻意獨留在精舍,正在傷心之際,忽然看到耆婆來接他,不禁喜出望外。
佛把他叫到面前來,交給他一塊白布,教他一面擦手,一面念著:「塵垢除去!塵垢除去!」
原來這位比丘在過去生中,有一世曾為國王,某天因繞佛塔而留汗,他拿白布擦去額頭的汗,發現布被擦髒了,他當時就想:「因為色身留汗,而讓白布失去原有的潔淨,那麼要如何讓這塊布再恢復原本的淨白呢?」就是這個因緣,如今佛才要他用潔淨的白布除去塵垢。很快的,白布被弄髒了。
佛問他:「布髒了嗎?還是你的心被塵垢弄髒了?我們每個人的自性本來都是清淨的,只要你能開悟如何回復清淨的本心,就可以成佛。」
聽完佛的開示,這位比丘隨即領悟到:「心的一切塵垢,都是源於業報;就像這塊白布並沒有髒,髒的是那些塵垢。我們的心是無染的,真正有染的是無明業障,也是因為這些無明業障,所以我們會輪迴六道; 只要能除去這些塵垢, 心就能回復清淨, 就能進入聖道。」
經過這番體悟之後,這位原本愚鈍的比丘,顯出般若智慧,開悟修行要從「清淨」開始。他大聲說道:「並非我們的心不淨,而是被貪嗔癡慢疑所染,所以我們應該捨去這些污染,讓心住於清淨之境。」
眾比丘對於這位愚鈍比丘突然變得如此有智慧,都感到不可思議,紛紛讚歎佛的大威德力。
佛對大家說: 「那位比丘之所以如此愚鈍,全因前生嘲笑他人所致,如今他能聽信佛的開導,啟發出本自具足的清淨智慧; 這就是最寶貴的般若智慧。」
禪 觀 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何才能解脫輪迴?就是要像除去污染白布的塵垢一樣,讓本心恢復清淨。
那要怎麼做呢?《六祖壇經》〈般若品〉說,人人都具足菩提般若之智,只因被無明所染,而不能自悟;必須要依賴證道師父的示導,才能夠見性。就像那位愚鈍的比丘,透過佛陀以白布除垢的引導,而悟出清淨的智慧,讓他解脫愚鈍的業報束縛。
所以修行一定要找到證道的師父,才能幫助我們圓滿一切成佛的條件,這就是圓滿般苦。
悟覺妙天禪師曾經說過:「不管過去、現在、未來的十方諸佛,在成就以前,都是先從『清淨』入門。」
故事中,世尊要愚鈍比丘參悟「白布除垢」的智慧,就是要引導他進入清淨之門。當年,六祖惠能大師也是悟出「自性本自清淨」的智慧,才得到佛心的傳承。
悟覺妙天禪師說, 「當你清淨之後,自然會得到般若智慧;因為清淨和般若是一體兩面的。一切的般若,都在每一個眾生的心靈裡面。當你得到了般若,就可以證到無生無滅、永恆的光明寶藏。」而這一切,都要從「清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