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玉里天主堂負責人劉一峰神父,被當地人暱稱為「法國爸爸」。生於法國西部布列塔尼濱海地區的他,自從1966年飄洋過海來到台灣,至今已服務奉獻超過55年,他關懷弱勢不遺餘力,因此深受在地人信賴。
文/陳羿緻
圖片來源/劉一峰神父、劉一峰神父二手物流臉書
多年來,劉一峰(Rev. Yves Moal)神父最受人敬重的是,他無私奉獻、盡心盡力照顧花東地區的弱勢族群,不論生活上的大小問題,從找工作到詢問英文單字,附近民眾遇到任何問題,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劉神父,因此被大家暱稱為「法國爸爸」。今(2021)年80歲高齡的他,仍舊充滿活力,除了負責教堂、回收場,還同時管理安德啟智中心、安德怡峰園及有機農場,每天的例行工作讓他忙碌不已。他的最新計畫是為街友及更生人籌建宿舍,為他們打造一個可以安心終老的家。
對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社會邊緣人,不論是身心障礙者,或曾經酗酒、吸毒、坐牢的人,神父都敞開大門接納他們,並盡其可能幫助他們安身立命,擁有基本的吃、住和工作的機會。
神父設立資源回收中心和二手物流倉庫的初心,就是為了幫助無法找到工作的弱勢者,先有一個可以安心工作的地方。神父表示,雖然無法滿足弱勢者的所有需求,但他尊重每一個生命的價值,陪伴他們並給予關懷,目前在回收場工作的志工成員,一半以上都領有殘障手冊。
資源回收 兼顧環保及扶助弱勢
劉一峰神父負責玉里天主堂之前,曾在花蓮瑞穗住了20年。由於東部地區大部分家庭經濟狀況都不是很好,許多父母期盼孩子認真讀書,將來擁有一份好工作,就不用再像父母過得那麼辛苦;但神父走訪當地許多家庭後發現,雖然父母親重視孩子的學業,但因家境不寬裕,學習環境相當不理想,甚至連基本的光線照明都不足,有些家庭更因為子女人數眾多,父母分身乏術、難以照顧,孩子在家很難專心讀書。
為了讓孩子課後有一處可以安靜閱讀、寫功課的空間,劉一峰想辦法設置了閱覽室及圖書室;假日時,他也會規劃各種活動,經常帶孩子們到戶外親近大自然,並透過各式各樣的聚會活動,讓這些被父母疏於照顧的孩子,能從團體生活中學習、成長。
1986年,劉一峰神父從瑞穗遷移玉里後,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仍舊非常關心,他在玉里地區也設置了閱覽室及圖書室,以利孩子靜心閱讀及增廣學識。
除了照顧孩子,到玉里之後,劉一峰神父還有一項重要的建樹,就是成立資源回收中心。當時台灣正逢農業社會轉型工業社會時期,許多人從花東地區移居到西部或北部都市打拚,但不少弱勢族群礙於本身求職條件不佳,只能選擇留在當地,有些人甚至連在當地找工作都極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