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禪宗第四十九代宗師虎丘紹隆禪師坐化前,最後對弟子開示:「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所以佛法無有剩語。」因為「成佛,是靈性成佛。」
文/陳羿緻
繪圖/阿宇
虎丘紹隆禪師(1077年~1136年)出生於北宋年間,和州含山(今安徽省含山縣)人,是禪宗第四十九代宗師(臨濟宗第十二代宗師),嗣法於昭覺克勤禪師。
昭覺克勤禪師及弟子紹隆禪師在世期間,正處於烽火動盪的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儘管世局動亂,但紹隆禪師禪心堅定,追隨昭覺克勤禪師20年,精進道業不輟,後開演出臨濟宗「虎丘派」,世稱虎丘紹隆禪師。
虎丘紹隆禪師從小就對佛法深感興趣,9歲在佛慧院出家,20歲後開始四處訪師尋法,先後參謁多位善知識。
有一天,紹隆禪師偶然讀到禪宗第四十八代宗師昭覺克勤禪師的開示語錄,讀完後心生嚮往,歎道:「想酢生液,雖未澆腸沃胃,要且使人慶快,弟恨未聆謦欬耳。」意思是說,當他讀了克勤禪師的開示,心生法喜,渾身暢快,就像一想到醋,口中自然分泌唾液一般,但也讓他對自己無緣親受克勤禪師的教導而深感惋惜。
幸而數年後,紹隆禪師聽說克勤禪師住夾山(湖南)靈泉禪院弘法,便滿心歡喜地整裝前往拜見,隨後便依隨克勤禪師身邊修禪20年。
見證自性光無所不在
有一天,克勤禪師提問:「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說完,握拳再問:「還見麼?」紹隆禪師答:「見。」克勤禪師又接著說:「頭上安頭。」紹隆禪師言下得悟。但此時克勤禪師卻突然喝斥:「見箇什麼?」紹隆禪師答:「竹密不妨流水過。」此時,克勤禪師終於點了點頭。
克勤禪師對紹隆禪師的提問,其實是在勘驗紹隆禪師修行的見地,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總教授師覺妙宗明表示,克勤禪師說「見非是見」,是因為見性不能用肉眼見,用感官意識是無法觸及見性法界的,只能以心靈相應。
然而,既然見性無法用肉眼得見,也無法用言語形容,那麼紹隆禪師如何回應師父關於見性的提問?紹隆禪師答以「竹密不妨流水過」,意思是竹林再密、竹簍再細,流水一樣可以通過;以此譬喻真正的「道」是無法阻擋的,表示紹隆禪師已經體會自性光無所不在,可以進入非常細微的境界。
克勤禪師點頭表示肯定紹隆禪師的契悟,並加以重用,任命紹隆禪師為藏主,主掌經藏。由於紹隆禪師個性低調溫和、平易近人,當時克勤禪師座下人才輩出,如當時的首座大慧宗杲禪師,就是以機鋒敏銳著稱。
有人質疑,溫文柔靜的紹隆禪師不能承擔弘法大事,便向克勤禪師獻言:「隆藏主柔易若此,何能為哉?」克勤禪師聽了,笑著說:「瞌睡虎耳!」表示克勤禪師肯定紹隆禪師的實力有如猛虎,只是平常柔和內斂不外露而已,日後,紹隆禪師蒙克勤禪師傳佛心印,更有無邊的智慧與證量在身。
自依止昭覺克勤禪師後,紹隆禪師便專心一意隨侍上師。克勤禪師先後住持夾山、金陵蔣山,爾後宋朝遭逢靖康之難,金兵攻陷開封,北宋滅、南宋立,高宗又敕克勤禪師住雲居山。儘管國難迭起,但紹隆禪師始終隨侍在昭覺克勤禪師身邊,世局動盪中,仍一路隨師弘揚禪宗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