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巖曇晟禪師開示,在經書上讀到或從他處聽聞的佛法,就算講述得再精彩,甚至能讓頑石點頭,但不是自己親身證悟的心得,對自我的修行成就毫無助益。
文/陳羿緻
雲巖曇晟禪師(782~841年)俗姓王,洪州建昌(今江西永修)人,唐代禪宗大師。曇晟禪師年少出家,初參百丈懷海禪師,追隨修行20年,但始終因緣不足,未能契悟玄旨。爾後又依止藥山惟儼禪師,於藥山禪師言下契會,終得其心傳,嗣其法。
曇晟禪師得道後,住於潭州攸縣雲巖山(今湖南醴陵),大舉弘揚禪法,世稱雲巖曇晟禪師。其後繼弟子當中,以洞山良价禪師最為知名,洞山良价及其門下弟子曹山本寂禪師,開創了禪宗五家七宗中知名的「曹洞宗」一脈。
入佛之門在於心悟
雲巖禪師到湖南參禮藥山禪師時,藥山禪師問他:「你從什麼地方來?」
雲巖禪師回答:「從百丈山懷海禪師處來。」藥山禪師又問:「百丈禪師對弟子有何開示嗎?」雲巖禪師說:「他經常說:『我有一句話,百味具足』。」藥山禪師聽了,就笑笑說:「若是鹹的,就是鹹味;若是淡的,就是淡味;不鹹也不淡的,就是尋常味。是哪一句話能夠百味具足呢?」雲巖禪師被問住了,完全答不上來。
藥山禪師接著又問:「那你是怎麼看待生死問題的呢?」雲巖禪師說:「眼前沒有生死的問題啊。」藥山禪師再問:「你在百丈禪師那裡多久了?」雲巖禪師回答:「20年。」藥山禪師搖了搖頭,說:「沒想到你在百丈禪師身邊待了20年,還不能擺脫世俗之氣。」意指雲巖禪師當時尚未開悟。
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總教授師覺妙宗明說,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開示:「入佛之門在於心悟;成佛之道在於解脫。」也就是說,修行是為了出離六道輪迴,了脫生死。雲巖禪師回答「目前無生死」,表示他尚未體認到人生的空苦無常,也還沒有開悟修行是為了究竟解脫生死輪迴。
又有一天,雲巖禪師隨侍在藥山禪師身邊,藥山禪師再問他:「百丈禪師還對你們開示了什麼法要呢?」雲巖禪師想了想,說:「有時大家都聚集在禪堂,靜靜等候百丈禪師上台開示,沒想到他一來,竟用拄杖將大家驅散了;又突然出聲召喚大家,等眾人一回頭,百丈禪師便喝問:『這樣有什麼開悟嗎?』」藥山禪師聽了這段轉述,呵呵大笑說:「你為何不早點說呢?現在我才算真正認得百丈禪師!」雲巖禪師一聽,當下豁然大悟,立刻向藥山禪師合十禮拜。
上述藥山禪師和雲巖禪師的對答,再一次強調禪宗傳法的關鍵,不在於透過語言文字的傳授,而是師徒之間獨特的「以心傳心,心心相印」。無論百丈禪師說出多麼厲害,像「百味具足」這樣的話,都不是弟子自己的體悟。禪宗修行,必須先開悟修行成就是人生一大事,在得遇證道明師的前提下,精進禪行、真修實證、圓滿功德後,一旦因緣具足,就有機會經由上師以「佛心傳心,佛心印心」的方式,幫助弟子「明心見性、見佛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