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詹珮蓉
社群平台上,經常看到許多月入3萬元的年輕人,卻能常常出國、吃高檔下午茶,甚至刷信用卡透支買名牌包。雖然收入不豐,仍堅持生活品質,不想虧待自己,這就是近幾年備受關注的「精緻窮」。
定方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暨執行副總、國際認證理財規劃師(CFP)邱茂恒認為,精緻窮重視現在而忽略未來,並非好的理財態度,應回歸自身的理財目標,及早為重大事件做好規劃。
精緻窮高消費 提高生活品質
根據AI網路聲量觀測服務OpView今(2024)年公布的報告指出,從年輕族群在Dcard社群平台上的發文可發現,Z世代(註)青年正享受著「精緻窮」的生活。
(註)Z世代:泛指1997年後至201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也是數位原生世代。
雖然近年物價上漲,年輕世代普遍對生活成本感到焦慮,卻同時注重生活品質,為了滿足精神和物質層面,願意花錢在娛樂、旅遊消費,也對職場變動抱持開放態度,創業、斜槓都是常見的選擇。
Z世代為何寧願刷卡、借款滿足當下的需求,也不願像父母一輩省吃儉用,將大部分收入留作儲蓄,為未來做準備?邱茂恒指出,精緻窮現象產生的原因和台灣整體經濟環境息息相關。
從十大建設時期至今,台灣經濟的成長速度緩慢,個人收入都達到上限,因此資產增加的速度遲緩,造成購買房地產難度增加,年輕人難以得到買房、買車等大幸福,轉為追求生活中觸手可及的小確幸。
精緻窮的另一個極端是「窮酸富」,大部分人對窮酸富的印象是外表不修邊幅,穿著背心、夾腳拖,卻能一次拿出大筆現金的中年男子。「以前工作時,就遇過這樣的先生。」雖然身價不斐,買得起房子,卻過著和小資族一樣簡樸的生活,因為他們傾向將大部分收入用來儲蓄及投資、置產。
邱茂恒表示,「其實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問題及發展背景。」比如窮酸富年輕時,土地不值錢,後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生產力提升,土地越來越貴,他們的資產也跟著水漲船高。其實每個時代都有精緻窮,也有窮酸富,並不限於Z世代或老一輩。
以終為始 應重視時間累積
不同的價值觀,會造就相應的消費習慣及成果。Z世代會把收入用在購買喜歡的物品或體驗,例如旅行、購買3C產品、遊戲等;而窮酸富則是將收入累積,購買資產,但是在消費價值觀限制下,無法兼顧生活品質,缺乏妥善的理財規劃,最後可能窮得只剩下房子。
邱茂恒認為,不論精緻窮或窮酸富,都不是理想的理財態度。理財的兩大因素是時間和資產,尤其時間的累積特別重要。「精緻窮的生活態度重視現在,卻沒有思考未來可能失去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