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重建食安信任

區塊鏈重建食安信任

文/謝璦竹

年前,台中市政府抽檢市售豬肉,驗出含有瘦肉精西布特羅的肉品,中央隨即對同一批肉品全面檢查,結果卻沒有驗出任何西布特羅;不過,食藥署對同一包豬肉檢驗後,則同樣驗出西布特羅。究竟西布特羅從何而來?行政院長陳建仁雖赴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但民眾至今沒得到答案。

無獨有偶,年後又發生工業染劑蘇丹紅出現在食品中的消息,很快地,辣椒粉、胡椒粉、沙茶醬、咖哩粉、泡菜,炸雞粉、滷味調料,甚至火鍋湯底,從路邊小吃到五星級飯店,蘇丹紅已四處蔓延。民眾希望政府能盡速全面清查下架,但又爆出蘇丹紅早在6年前就已被驗出,擴散的情形可能一時間難以清查。

食品安全有賴從產地到餐桌的全過程溯源機制,對下游餐廳或消費者而言,他們希望只要認明通過政府認可的食材,就可以放心使用;至於傳統市場購買的蔬果魚肉,則只能仰賴政府抽驗。然而,食安溯源機制顯然出現很大的問題。舉例而言,被查到後,只要換個名字設立新公司,就可以躲過追查。

本次蘇丹紅事件的源頭之一是2018年設立的津棧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李男當年就被高雄市地檢署查出,不但他以親友掛名的10多家公司被檢出蘇丹紅,為了規避檢查,還變更香港某公司名義為出口商,持續進貨。另一家出問題的公司是佳廣,也被查出與津棧彼此是親友掛名的關係企業。

而李男從中國大陸進口的蘇丹紅辣椒粉,也是他在大陸設立的「龍海同記食品有限公司」所生產!如此一條龍的操作手法,竟然可以輕易避開兩岸政府的監督與查驗,民眾的憂心絕非無的放矢。

民以食為天,尤其現代人外食族甚多,不可能樣樣食品都親自料理,遑論親自種植、養殖。台灣雖已建立食安溯源機制,包括產銷履歷、食品標示等,但從近期的食安事件來看,這些制度並未發揮作用,企業與農家耗費成本所建立的資料系統,難道是一場空?

舉例來說,據立委葛如鈞指出,台中市驗出西布特羅的豬肉片,雖然根據產銷履歷應有2,700盒,但掃溯源碼只能找到1,500盒。不只如此,民眾最想知道的動物用藥、農藥殘留等資訊,即使有登錄追蹤系統,卻難以透過掃碼查詢知道,最終,這塊豬肉究竟產於何地?使用過哪些藥品?有多少人已吃進同樣源自這隻豬的豬肉?政府沒有給民眾一個答案。

產銷履歷

目前的產銷履歷不能保證不被竄改。

中心化的資料管理不足以確保信任

前述案例說明,為確保食品溯源機制能發揮作用,單憑政府或政府委託的機構所認證的結果,不足以保證資料的正確性。為解決食品溯源問題,許多企業已經採用更有效的科技,就是區塊鏈。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