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蕃社30 張海翎活化古厝

打造蕃社30 張海翎活化古厝

文 / 陳羿緻    攝影 / 簡侑俊     圖片提供/ 張海翎

提及歷經百年歲月洗禮的紅磚古厝,一般人腦中易浮現「靜、孤、寂」的氛圍,但在苗栗竹南小鎮僻靜巷弄裡的「蕃社30陳家古厝」,除了常有遊客前來參觀、參與藝文活動之外,還時常洋溢著孩子們歡樂的身影與笑聲,他們在這裡學習、玩遊戲,讓古厝充滿蓬勃生機。

苗栗縣在地文化推廣協會專案經理張海翎說:「蕃社30是陳家古厝的門牌,我們以這座三合院為文化教育基地,希望讓更多孩子能透過我們策劃的在地文化課程,從這個場域出發和延伸,進一步去認識自己的家鄉。」

2016年,為了能有更多時間陪伴兒女成長,原本在台北從事整合行銷工作的張海翎,和家人一起搬到竹南定居。

為孩子定居竹南

不過,張海翎最初並未刻意想在竹南推動社區營造或地方創生,純粹只因為小孩就讀的幼兒園就在陳家古厝附近,她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看到這棟古厝都不由得心想:「好美的老房子!」但見到大門深鎖,空無一人的老屋彷彿被遺忘在時間裡,又覺得有點可惜。

後來,她輾轉認識古厝主人,因緣際會開啟與古厝的緣分,讓老屋新生。起初她在附近開設一間咖啡廳,邀請左右鄰居的長輩來喝飲料、吃點心,聽他們話說當年,一點一滴了解地方上的過往故事。

另一方面,她也自己下功夫爬梳在地歷史與文化,經過兩年多的扎根學習,直到2019年,才號召孩子同學的家長和學校老師,一起成立苗栗縣在地文化推廣協會,共組一支充滿服務熱血的蕃社30志工團隊。

2020年,他們第一個專案計畫獲得勞動部經費補助,自此正式以陳家古厝為基地,推廣在地文化,策劃了許多有趣的活動,包括文化導覽、在地小旅行、藝文展覽、古厝市集、工藝課程等,更從在地文化汲取養分,開發出許多現代生活所需的文創商品。

走進老屋 在地學習

他們還為在地小學、國中到高中的學生,規劃多元的「在地學」主題課程,設計出涵括建築、美學、歷史、語言、聚落生態等不同面向的教案,也與附近的幼兒園合作,提供適合不同年齡層的課程方案,讓孩子的學習場域不侷限在校園,延伸到古厝所在的中港社區周邊。

244人文關懷:張海翎活化古厝

以蕃社30陳家古厝為基地,推廣兒童文化教育。

以幼兒園的台語課為例,第一週由講師教孩子說台語,隔週再帶孩子從校園散步到社區,並與沿路遇到的長輩用台語打招呼。這種沉浸式的情境學習,互動自然,當孩子向長輩問候:「𠢕早(gâu-tsá)」、「你好(lí- hó)」,長輩會開心地回應,現學現用,馬上得到回饋,學習意願就會很高。

又比如學校推動美感教育,協會也有呼應的課程,例如帶孩子欣賞古厝的花磚,認識日據時期留下的建築材料,分析花磚設計融入的歐洲圖騰元素,了解花磚的來源與設計美感等,綜合地理、歷史和藝術等多層面,學習更加豐富多元。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 Close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