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說,里長是里民的「保母」,是街坊的「公僕」;如果「保母」象徵著愛心奉獻,那麼「公僕」就代表著自我犧牲、任勞任怨。《禪天下》特別走訪縣市區里,我們發現,里長們熱心鄰里服務不在話下,犧牲奉獻更是所在多有;然而在里長們任勞任怨的付出之中,政府能否配合區里的建設、能否制定照顧里民的政策,至關重要。其實,里長們也有很多照顧里民的實質建議,也有很多市政建設的宏觀想法,我們就來看看里長們怎麼說。
文 / 章碧薇
舒贑臺/台北市中山區聚盛里里長
爭取綠地 協調溝通 和氣生財
捍衛里民權益 盼增加停車空間
聚盛里位於台北市林森北路鬧區,商業機能發達,在籍人口數約4,000多人,居住型態以公寓小套房為主。著名小吃有近40年的玉米排骨專賣店;里內的永盛公園原來只是普通的鄰里公園,配合台北市政府的「公園不再大眾臉」計畫,增設別具一格的遊樂設施,大人、小孩、身障人士均可共同使用。聚盛里看似是平凡鄰里,實際上有多處異於別區,「在這裡,無法用一般的準則來執行里長工作。」里長舒贑臺表示。
林森北路以特種行業聞名,除了是觀光景點,也是里民經濟來源。在這裡,許多里民的家鄉在南部,為了生計北漂上來租房打拚,一段時日後,用積攢的存款買下套房,在此落地生根。
舒贑臺說,里民大多是生意人,講究和氣生財,行事自有原則,若有問題,以協調優先,「如果只以法規處理,不懂得融入當地文化,里長工作會窒礙難行。」他說。
由於里民多為早期隻身北漂工作,有的甚至從事特種行業,因此鄰里互動冷漠。以前曾設立關懷據點,因成效不彰取消。另外,里內因治安問題複雜,非一般巡守能勝任,因此警察巡邏密度高,巡守隊也形同虛設而解散。這些都是聚盛里異於其他里的地方。
舒贑臺本人也是北漂族,居住在此已50多年,過去曾擔任過立法委員助理,為民服務多年,因而得到民意支持,如今已做了10年里長。他表示,擁有行政資源後,服務里民更加得心應手。
舒贑臺的里辦公處位於國家住宅與都市更新中心(下稱住都中心)一樓,門口有一片廣大綠地,台北市政府曾想在此蓋社會住宅,舒贑臺代表里民反對,向前市長柯文哲呼籲保留綠地。協調後,社會住宅落腳於林森北路399巷,如今正興建中。其實這塊綠地連同住都中心,過去是公賣局的廢棄房舍,因產生治安疑慮與環境汙染,在舒贑臺極力爭取下拆除,才有今日的整齊容貌。
里長是政府實施長照政策的第一線人員。舒贑臺說,里長配合政府執行政策,最重要是關懷長者。聚盛里高齡者占里人口數四分之一,但還有更多獨居老人沒有落籍,無法被列入關懷名冊。里長必須與鄰長、社區管理委員會有良好互動,才能更有效地掌握資訊,讓需要照顧的人可以確實得到妥善照顧。
舒贑臺指出,每天都有許多觀光客前來,造成里民停車空間不足,未來他會努力爭取開放社會住宅地下室的停車場給里民使用。
陳吉發/桃園市桃園區大業里里長
全職全心服務 整治南崁溪堤岸景觀
巷弄增設紅綠燈 推動電纜地下化
因應人口成長,桃園市政府於2018年將大興里一分為了,劃出大業里,以經國路、春日路與寶山街為界;西有南崁溪堤岸,是大業里重要的景觀資源。目前,里長陳吉發正積極爭取相關美化工程,以吸引更多人潮前來賞景休閒。
陳吉發雖然是大業里第一任里長,但曾擔任過巡守隊、環保志工隊長與宮廟幹部,經驗豐富,故能迅速掌握里長工作。他自詡是全職里長,全心全意服務里民,至今已爭取了諸多大小建設,付出的點點滴滴,里民都看得見。
大業里範圍不大,陳吉發相當重視里內環境,每日都會親自巡視。「確保『路平、路燈亮、水溝通』,是里長每天的基本工作,才能第一時間通報修復。」因舊式的水溝蓋凹凸不平,容易累積垃圾,也不美觀,他每年都會申請更換新式水溝蓋。
為了美化市容,電纜地下化也是陳吉發積極進行的項目之一。然而,拆除經費究竟該由台電還是里民支付?始終無解;加上電纜地下化需要設置變電箱,民眾都不希望設置在自家門口前,因此要全面地下化,還需要一段時間。陳吉發已先將廢棄電線全數清除,並建議市府出面為雙方進行協調。
整治南崁溪堤岸景觀,是陳吉發上任以來最重要的政績,他多次申請美化工程,包括鋪設公園棧道、更新坐椅、種植花卉等。目前,春日路610巷正在整修翻新,待完工後,里民又多了一處可以休憩賞景的地方。
民有十一街與民有十一街92巷路口因道路寬窄不一,形成視覺死角,以致車禍頻繁。原先市府不同意安裝紅綠燈,只增設反射鏡,陳吉發與議員合作,積極向市府爭取設置紅綠燈,終於成功。
陳吉發每月都會帶領50多位環保志工固定打掃,維護環境整潔。另外,雖然沒有巡守隊,但全里治安良好。自從小檜溪派出所成立後,與地方鄰里積極配合,只要里長發出訊息,派出所就會立即處理。
社會福利方面,大業里與慈濟基金會桃園分會配合運作關懷據點,每週四早上9點至12點提供年長者插花、跳舞等課程。陳吉發也表示,政府長照政策完善便民,里民可至里辦公室洽詢,他會協助與市府聯繫,根據需求安排到府服務。里內也有律師駐點,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陳吉發把每位里民都當成家人看待。他發現,當自己真心為里做事,冥冥之中都有神明保佑,申請的建設都能順利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