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對保健食品了嗎?

你吃對保健食品了嗎?

Editors choice
台灣人愛吃保健食品,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保健食品,究竟該掌握哪些原則,才能聰明選、健康吃,有效補充,而不是花了冤枉錢,身體還愈補愈大洞。

文、攝影/高毓霠

現代人因為生活忙碌又常外食,擔心營養不均衡、或為消除疲勞、壓力、解決失眠等問題,除了日常一般飲食外,不少人會尋求其他保健食品來保養、補充營養需求或加強身體功能;加上近年來國人保健意識興起,舉凡維生素、鈣片、葉黃素、提神飲料、瘦身產品、膠原蛋白、護膝或防失智產品林林總總,各類標榜調節生理機能、補充營養等產品因應而生,也帶動保健食品市場蓬勃發展。

究竟台灣人有多愛吃保健食品?根據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2013年統計,台灣人1年吃掉的保健食品高達1,095億元,保健食品業甚至躍升為產值第3大的食品產業。

保健食品有迷思 選購停看聽 

儘管保健食品已成為國人依賴的營養補給品,但是,有多少人真正買對、吃對?據調查指出,有超過5成的民眾不曉得如何安全選購及服用保健食品。

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保健食品,究竟該掌握哪些原則,聰明選、健康吃,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佳和藥局周芳如藥師不諱言地說,台灣人在選購保健食品或補充營養品時常有迷思。董氏基金會曾提醒,保健食品並非人人適宜,更非多多益善,依據多項研究即顯示,像是過量攝取維他命,可能增加罹癌風險。

另外國衛院研究發現,如果鐵質攝取過高,罹癌機率會增加25%,還有過量補充抗氧化劑,也可能增加2%~3%的死亡率,因此選購及服用時,不得不謹慎!

臺安醫院曾祺營養師強調,成年男女正確攝取六大類食物並落實均衡飲食,就能補充足夠營養素,若真有吃保健食品的需求,最好要有醫師、營養師、藥師的專業建議。

原則1、別期待神奇療效 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很多人想靠保健食品來預防疾病、減緩或改善病況,卻沒考慮到:產品來源可不可靠、成分是否真如標示、使用劑量及方法對不對、有無補充禁忌、甚至自身體質到底適不適合吃…等。

周芳如認為,吃保健食品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要「觀念正確」,否則吃再多,不但對健康毫無幫助,甚至還會有副作用。「每個人適合的保健食品並不一樣,別人用得好,自己並不見得適用。」選擇前,應與醫師、營養師、藥師討論,先了解自己身體缺乏什麼營養素,再選購適合自己的產品。

她也強調,保健食品並非為了「治療」,而是輔助身體機能,不應該期待「神奇療效」,或強調快速吸收,食品若宣稱具療效或其他特殊奇效就是不實廣告。另外,保健食品作用在於預防保健,需要長期且有恆心的服用才能真正看到效果,快速吸收的劑型並非保健食品的必要條件。

原則2、購買通路百百種 諮詢專業最安心 

隨著國內保健食品市場急速成長,購買通路琳瑯滿目,除了藥房、藥妝店外,電視購物、便利商店、超市,甚至網路等都開始販賣保健食品。根據過去食藥署與國內知名雜誌曾作的「聰明選購保健食品大調查」結果顯示,在醫院、診所、藥局等正規醫療通路購買保健食品的人還不滿5成。

儘管可購買保健食品的通路百百種,但很多通路都缺乏專業人員的嚴格把關。周芳如建議,「想清楚是要追求方便度或是用對有效的產品?選擇值得信任的藥局等正規醫療通路,除了能提供專業諮詢,對於產品來源、中文標示等也都需符合規定,較為安全可靠,具有保障。此外,藥局也能協助民眾把關重複用藥的問題,避免因錯誤用藥而造成身體負擔。」

原則3、保健食品是食品 不能稱療效

除了慎選通路、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產品外, 市面上的營養保健產品,可分為藥品和食品兩類,而食品類又可分為「健康食品」以及一般食品。

該如何分辨?治療性是關鍵。藥品幾乎都是單方、高劑量,主要目的是治療,且任何藥品都可能有程度不一的副作用。至於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調節人體的機能,具有特定的功效,適用於特定人群。曾祺指出,藥品是直接用於治療疾病;保健食品僅是人體機理調節劑、營養補充劑。

食藥怎區分?

曾祺接著說明,目前市面上的保健食品主要分為領有政府小綠人標章的「健康食品」;以及坊間一般泛稱的「保健食品」。所謂「健康食品」是法定名詞,除了產品包裝外觀上有小綠人標章,亦有衛福部核發許可證字號,可以宣稱、標示或廣告13種政府核定的保健功效,例如調節血脂、調整腸胃功能、抗疲勞、改善骨質疏鬆、延緩衰老、輔助調整過敏體質等。

而沒有健康食品標章的產品,通常為濃縮或是萃取食物中的成分製成膠囊粉末等形式,若要選購此類產品,應先看清楚有無完整中文標示,是否標示成分內容、品牌、廠商等。但不論是健康食品或一般食品,均不得宣稱醫療效能。

原則4依標示服用 搭配均衡飲食 

部分民眾會問:「既然是健康食品,是不是多吃就多健康?」健康食品不是萬靈丹,因每人體質或疾病狀態差異,也有可能產生副作用。曾祺強調,「不該把保健食品當成主要營養來源,而放任三餐亂吃,攝取人體營養素最天然的方式就是均衡飲食,切勿倒果為因,只吃保健食品,反而傷了身體」;同時要注意保健食品是否含有色素、香料等多種添加物,以及含糖量、熱量、含鈉量過高等「不健康」陷阱。

有服用保健食品需求的民眾要謹記其目的在於保健,對身體的改善是循序漸進的,效果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呈現,周芳如說,若是三天打魚、五天曬網的吃法,是吃不出效果的。

使用劑量上,若服用的產品只有一瓶,方式很單純,只要在服用前先徵詢專業人員的意見,並依照指示用量服用即可。周芳如進一步說明,若服用的不只一瓶,可試著將服用產品的營養素列表,計算各成分的總攝取量,以防攝取過量。若服用過程中,出現肚子痛、拉肚子、起疹子、頭暈、心悸、想吐等身體不適狀況,就應停止食用,並立即就醫。

原則5、服用藥物者 注意藥物交互作用

保健食品雖然是食品,但大都有經過濃縮萃取等程序,濃度含量已和一般食物不同,雖然具有一定保健效益,但仍有可能因為食用者體質、與其他藥品、食品發生交互作用。

曾祺表示,若有在服用任何藥物者,都要注意服用的藥品是否會與營養保健品產生交互/加成作用,例如:有心血管疾病、正在服用抗血小板劑或抗凝血劑的人,要注意魚油、海豹油、銀杏或維他命E等,可能影響人體凝血功能,增加出血風險;而紅麴與statin類降血脂藥物的作用機轉類似,同時使用怕會增加副作用,如橫紋肌溶解症,另外紅麴與葡萄柚一起食用,也會增強降血脂的效果,服用時必須謹慎小心。

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 獲取所需營養素

曾祺強調,「健康食品能輔助身體機能與預防,但不能取代日常飲食,因此若平日不吃蔬果,想靠維生素、纖維質來補充,那是絕對行不通的。」要維持身體良好的狀態,回歸正常生活、飲食、運動、充足睡眠,才是追求健康的本質。對於一般無特殊狀況的成人來說,從均衡的三餐飲食中就能獲得大部分所需營養素。以下表列是她歸納民眾常見需補充的營養素,如何透過日常飲食來補充。

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