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首重精神力

修行首重精神力

悟覺妙天師父所傳的印心佛法是一種精神文化,因為祂是超越人心的,修印心佛法的人,心量會無限大。一個人如果心量大,就不會有執著。可是一般人常因外在環境的種種壓力,使得心量不夠寬大,於是便犯了執著的毛病。身為一名禪行者,不應被外界環境的干擾所左右,要樹立自己超然的精神文化,以禪的精神面對現實、面對人生。

Read more
定中專注脈輪 淨化眾生

定中專注脈輪 淨化眾生

為什麼初修時,要在禪定中專注於無始輪、名色輪…等脈輪?這都是有意義的,如果大家都能掌握這些脈輪的核心,就可以讓自身的眾生(每一個細胞)依脈輪的運轉而得到清淨,從黑暗面轉到光明面,讓這些黑暗的、生病的、有限生命的細胞,變成無限生命的、光明的細胞。

Read more
修行從修心開始

修行從修心開始

而修行最快的方法就是修「心」。《心經》說的「色聲香味觸法」,這些五官上的感觸全都歸於意念,也就是歸於心識、意識界。所以修法就是修心,你把心直接皈依於心靈深處,也就是佛國、天國,修行也不過如此。

Read more
四宏誓願的真實義

四宏誓願的真實義

我們常說的「四願心」 ──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四大願心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發的菩提心,而且要有正確的看法,才能夠真正開悟。

Read more
正法修行 成就菩提

正法修行 成就菩提

除了身體的我和內心的我,還有一個靈性的我,這是真正的自己。雖然「身、心、靈性」都同樣重要,但在修行上,「靈性」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如果不修行,往生時就會在這六凡世界輪迴,但如果修行了,甚至能夠見性、成就,就可以到佛國,到菩薩、佛的世界。

Read more
念佛的目的是要解脫心業

念佛的目的是要解脫心業

108顆珠子,每一顆都代表了三千大千世界裡的一個眾生,當我們數完這108顆佛珠後,就表示所有的眾生都得度了,都成佛了,同時也表示我們身心的所有眾生也一起成就,可見這個意義多麼深遠。念佛的目的,就是要在今生設法將這些煩惱業都一一解脫。也就是說,我們每數一顆珠子,每唸一聲佛號,都是為了要解脫心業。

Read more
在身處的法界突圍

在身處的法界突圍

佛教有所謂「十法界光明大道」,這個道就是性,就是光明的大道。我們來探討一下,為什麼同一所學校畢業的同學,或是同一個家庭的兄弟,有的事業很成功,有的卻很平凡?原因就在他的靈性是在十法界的哪個境界,他的「運」就在那個層次裡輪迴、運轉。

Read more
修行要把握成就的機緣

修行要把握成就的機緣

整個禪宗法脈延續到現在,是一個成就的機緣。修行就要修真正實修實證的法門,也就是要能夠教人明心、見性、成佛,而禪宗法門一向不執著於有為、有形、有相,注重的是無相的印證,這個方法就是「佛心傳心」,是「印心」法門、「印心」佛法,就像當年世尊在靈山法會上拈花微笑,直接把心印以印心的方式傳給摩訶迦葉尊者一樣。

Read more
佛的三身

佛的三身

基督教有所謂「三位一體」,就是聖父、聖子和聖靈,其實佛教的佛也有三身,就是應化身、法身和報身。什麼是佛的三身?一般法師大都避而不談,或是一語帶過。在佛教中,應化身是以釋迦牟尼佛為代表,法身以藥師琉璃光佛為代表,報身以阿彌陀佛為代表,這是佛的三身。

Read more
「中道」即「涅槃」

「中道」即「涅槃」

什麼是「中道」?一般人認為所謂的「中道」就是指「有」與「沒有」;就是一種存在與否的意識型態;但這種意識型態並不是中道。「中道」是無生無滅的,就是涅槃,就是成就,就是佛,就是道,也就是你的本心。

Read more
禪定離相 成就大自在菩薩

禪定離相 成就大自在菩薩

在禪定的時候,要當下放下,當下超越,當下離相,若能如此,你當下就是一尊大自在菩薩。一般眾生只看到「生死」,所以在臨死之前都很害怕;但佛菩薩看到的不是生死,是「涅槃」。如果你能夠看不見生死,只看見涅槃的時候,就是見性、成就了。

Read more
修行從清淨開始

修行從清淨開始

師父來到人間設立道場,希望能夠「攝取眾生」,接引眾生來道場修行,進而「莊嚴眾生」,讓他能夠成就;這是對「人」而言。至於成就佛陀以後,還要去接引眾生,教導眾生,讓眾生的佛性能夠完全清淨,見到本來的佛光,能夠自度到佛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