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建立建築安全履歷制度

應建立建築安全履歷制度

建築的整體設計、鋼筋結構、選料施工…等,都會影響大樓的整體安全;政府應推動建築安全履歷制度,讓民眾的居住安全更多一分保障。

文/謝明媛
圖片提供/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

防災資訊與建築安全透明化,實質上是等同於食品安全透明化的需求,Open Data是現代化民生的必要資訊。政府公開土壤液化潛勢區資訊,無異是件好事,有了開頭,後續資訊才會愈來愈透明。讓民眾了解真相,是政府應該做的。

其實,政府應該公開透明的資訊不只這些;台灣處於地震頻繁的地震帶上,政府更應該督促建商,在設計建築的結構安全上,提供消費大眾足夠的相關資訊,讓民眾知道自己住的房子是否安全。

根據文獻記載,台灣近200年間,共發生11次較大地震,平均30至50年就發生一次,而居住在台灣的每個人,平均一生都會面臨2至3個致命大地震;這個數據實令人擔憂。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指出,台北若發生6.3級地震,會有4,000棟以上房屋倒塌。部長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大台北地區住宅密集,超過40年以上的房子,雙北合計約94.7萬戶,若大地震來襲,慘烈的震災將不堪想像。

然而,從此次南台大震的震災情形來看,在同一個地方,為何有的房屋會坍塌,有的卻屹立不搖?其實答案就在建築結構安全與否。建築的整體設計、鋼筋結構、選料施工…等,在在都影響大樓的整體安全。

由表列顯示,淺層地震會造成更嚴重的死傷。

由表列顯示,淺層地震會造成更嚴重的死傷。


《建築結構安全
-1
平面不規則建築,容易在地震時坍塌

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戴雲發指出,正常規則的建築,如方形、矩形或圓形大樓,較不易受地震震波影響而破壞;但結構平面不規則的建築,如凹字型、T型、L型大樓(如下頁左上圖所示),當地震來襲時,較易受到額外扭力及伴隨而來的應力影響,形成破壞,甚至發生坍塌。像這次南台大震維冠大樓倒塌,就是大凹字型的典型案例。

因此,結構平面不規則的結構建築,必須將建物的凸角部分進行特別強化處理,才能面對地震帶來的扭轉與應力集中的問題。像這些都應該告訴消費大眾,並要求建商務必徹底強化,才能確保大樓結構安全。


《建築結構安全
-2
建商偷工,減少樑柱,犧牲房屋結構安全

大樓柱子不夠,也是容易產生崩塌的重要因素。戴雲發說,當地震來襲時,房屋所承受的地震力傳遞,是先由柱子傳到大樑,再由大樑傳至小樑,最後由小樑傳至樓板。因此,柱子可說是房屋最重要的抗震結構。如果柱子設計得夠完整、夠扎實,當地震來臨時,即使有所損壞,也不易崩塌。這是房屋結構設計的最高指導原則。

大樓柱子太少

但在921大地震的倒塌案例中,有許多是因為柱子太少或柱間間距過大而造成的。其中大多是1排2支柱子,或柱間間距長達10公尺以上。很顯然地,建商在原始房屋設計之初,為了增加使用空間,而犧牲了房屋結構安全。

政府應該要求建商,在充分利用房屋空間及美學設計時,要將一排3支柱子的設計觀念也規劃進去;這樣即使1支柱子毀損,剩餘的2支柱子還可以支撐整棟房子,增加逃命時間和空間,維護民眾生命安全。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