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到來,如何妥善管理及運用金錢?其實理財不脫「管理」概念,設定目標、擬定策略、定期檢視績效並修正,讓金錢有效率、有計畫地應用,此外,也別忽略時間與複利加成的威力,及早著手進行財務規劃,不只是為未來生活做準備,也是對生命中輕重緩急的再思考。
文、攝影/陳昊安
薪資所得低,民生物資漲,到了年底,上班族除了懷抱忐忑的心情等待年終獎金公布,還要為年節的花費煩惱,讓人不禁自問:「為什麼努力開源節流了,還是覺得錢不夠用?」「省錢省過頭,會不會讓人覺得很摳門,生活品質很差?」「想投資,可是對數字沒概念,又怕虧錢?」究竟財務規劃的重點是什麼,如何達成既定的財務目標呢?
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暨獨立理財顧問(IFA)廖義榮表示:「財務規劃的原則是讓自己的金錢有效率、有計畫地應用,讓生活過得更好,而不是什麼錢都不敢花。」他提出了「5122原則」,特別將生活品質相關的開銷列入,日常開銷占50%、年度開銷如保險費、稅金占10%、投資儲蓄20%、與生活品質相關的事項如:興趣、運動、旅遊占20%;如果日常開銷可以降低,比如與原生家庭同住,沒有房租負擔,投資儲蓄的比例則可提高。
記帳了解金錢流向
欲了解自身的金錢流向,可從記帳開始著手。記帳應選擇對自己方便的方式,才不容易半途而廢,現在網路上有許多免費的記帳APP可使用,除了紀錄生活消費和分析外,還可進行預算管理,一旦花費超過設定比例便會通知,有些則提供拍照記帳免手動輸入功能,不妨多嘗試,尋找合意的軟體。
使用記帳APP的好處在於,隨時隨地拿出手機都不會顯得奇怪,即時記帳可避免遺漏沒有收據的支出。廖義榮建議,最好選擇可以匯出報表至電腦做分析管理的APP,每個月固定檢視,通常只要執行3〜6個月,便可歸納出金錢流向,只要修正消費習慣,避免固定支出過高,之後就可以抓大放小,不需每一筆帳都詳細紀錄。不過人的消費習慣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所改變,建議每2、3年要重新記帳,了解自己的花費。
把握現金流概念的「節流」
「現金流」是著名理財書籍《富爸爸,窮爸爸》中的重要概念,強調建立「資產」,從資產產生足以支付生活相關費用的現金流量,就能夠不為錢而工作。〈Mr.Market市場先生談投資〉部落格格主Jam提醒,用現金流的角度來檢視自己的花費,會產生不一樣的看法,比如:每天一杯便利商店咖啡,和一支可用2年的iphone6花費不相上下。
Jam建議的省錢原則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