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渾噩置身火宅 勸君醒悟智慧離苦

人生渾噩置身火宅 勸君醒悟智慧離苦

「人心不足蛇吞象」,慾望之壑就像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現今花俏完備的物質生活,使人們習於向外求而疏於往內修,雖得珍貴人身,卻渾渾噩噩、糊里糊塗的空過一生…。

文/許郁莉

台灣自早期純樸的農業社會轉變成工業社會,再經過產業升級與國際化,人民物質生活水準逐漸提高,近年來可謂達到了極致。當人們一直著眼於外在物質世界的慾求時,便容易忽略精神層面,更遑論探索內在心靈世界了!

常見到有人為了享受口腹之慾,而不辭辛勞的全省走透透;為了買偶像歌手的演唱會門票,而漏夜排隊;為了走在時代尖端,而頻繁的更換電子產品;為了追求新潮,而不惜「下重本」,充實衣櫃及鞋櫃…。

不少人認為,正是因為人生苦短,所以更要及時行樂。於是,忙忙碌碌、所思所想、用心計較,盡是為了滿足這個臭皮囊的需求,導致人生寶貴的光陰,幾乎都投資在這些與決定永恆靈性去處無關的俗務上。「人心不足蛇吞象」,缺少的東西一定要設法擁有,而已經擁有的財富還想要更多,慾望之壑其實就像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

耽於物質逸樂即眾生相

《法句譬喻經‧ 好喜品第二十四》曾提及「新學四比丘論樂」的故事,內容主要是描寫:四位初入門的比丘互相討論「此生最樂」者為何。

第一位比丘看著眼前的景象,有感而發的說:「春暖花開的時節,在青翠的山林原野間旅遊嬉戲,是最愉快的事情了!」

第二位比丘回憶起和親朋好友聚會的情景,便說:「與親人杯觥交錯,一邊欣賞曼妙的音樂歌舞,是最快樂的事!」

第三位比丘則說:「若擁有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與眾不同的華麗車馬服飾,出入皆可引人注目稱羨,那不知有多棒呢!」

第四位比丘附和著:「若再有妻妾美眷,身著精緻衣裳,香氣馥郁滿室,可恣意享受情愛的歡愉,更是令人快樂呀!」

佛陀對於此四位比丘與自己的因緣心知肚明,也知道他們應可度化,便藉機問此四人所談何事。在他們據實稟告之後,佛陀即開示曰:「汝等所論盡是憂畏危亡之道,非是永安最樂之法也。萬物春榮秋冬衰落,宗親歡娛皆當別離,財寶車馬五家之分,妻妾美色愛憎之主也。凡夫處世興招怨禍危身滅族,憂畏無量三塗八難苦痛萬端,靡不由之矣。」

這四位比丘的想法,亦與時下大部分人的想法雷同。人性偏愛生活在舒適區,享受人間的各種歡愉逸樂,此即一種「眾生相」;現今花俏完備的物質生活,更使人們習於向外求而疏於往內修,雖得珍貴人身,卻渾渾噩噩、糊里糊塗的過一生。

佛陀斥上述想法為「憂畏危亡之道」,因為耽於物質生活,以為人生的目標就是在成就一番豐功偉業、賺得萬貫家財、或者名利雙收,一定會繼續造輪迴之因而無法解脫,如此,人生只會「大苦」。

色身為痛苦煩惱之根源

追隨悟覺妙天師父修行以前,筆者也是個不具備正確人生觀的無明眾生,從不知人投胎為人,其實是為了修行解脫輪迴而來。

五光十色的娑婆世界,的確可以挑起感官意識上的種種慾求,使自性蒙塵,造成人類世界向下沉淪至比「人」更低的法界。

不忍眾生身處三界火宅而不自知,筆者終於可以瞭解並體會,悟覺妙天師父自弘法以來,為何總是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的教化眾弟子或有緣人-「人為什麼要修行」;從未因外界的稱、譏、毀、譽,而有所改變。

無獨有偶,《法句譬喻經‧ 安寧品》第二十三則記載著「四比丘論苦因」的故事。

佛陀於舍衛國時,一天,有四位比丘於樹下討論「何者為世間最苦?」第一位比丘感嘆的說:「天下沒有比淫欲更苦的了。」第二位比丘則說:「嗔恚才是世間最苦的事。」第三位比丘卻認為:「世間最苦的莫過於飢渴了。」最後一位比丘則表示:「天下最苦的是驚怖才對。」四位比丘在此議題上爭論不休,始終無法達成共識。

佛陀藉此機緣表達關心,並於比丘提問請法後開示曰:「天下之苦莫過有身飢渴,寒熱嗔恚驚怖色欲怨禍皆由於身。夫身者眾苦之本,患禍之元,勞心極慮憂畏萬端,三界蠕動更相殘賊,吾我縛著生死不息。皆由於身欲離世苦,當求寂滅,攝心守正怕然無想,可得泥洹此為最樂。」換言之,色身才是一切痛苦煩惱及禍患的根源,唯有開悟離相修行,使靈性超越三界,方可達到寂靜涅槃的「常樂」境界。

唯有開悟修行 始得常樂境界

悟覺妙天禪師曾開示「八正道」的真實義,其中對於「正見」之闡述,即與佛陀在上述機會教育中,所欲教化弟子之義理不謀而合。

「正見,是對修行的正確知見,什麼樣的知見?就是宇宙中的萬物、所有的眾生,他們一生中的一切都是來來去去、生生滅滅的,所以我們常會覺得人生空苦無常。

不管是親人、朋友、喜愛之物,還是名利、地位、財富、健康,當無常來臨時,自然就消失了,都成空了。…如果你真正瞭解什麼是『空苦無常』,就會明白修行成就的重要,這是修行人首要建立的觀念。」

近年來,儘管心理治療醫學已有長足進步,但憂鬱症患者不減反增,自殺悲劇頻傳,且年齡有向下延伸的趨勢。有鑑於此,教育部與眾多民間團體或單位便積極推動所謂的「生命教育」,希望能有效防止類似悲劇發生,立意極為良善。然而,透過語言文字的循循善誘、耐心開導或閱讀背誦,仍屬於意識上的教化,不僅效果短暫,對於潛意識及靈性的清淨,亦毫無助益。

其實,若能建立正確的修行人生觀,即懂得珍惜生命;再能跟隨明師精進修行無上正法,即能以殊勝佛光洗滌累世污染,使智慧通達無礙,超凡入聖。這應該才是最究竟、最直捷有效、也最名符其實的「生命教育」!

許郁莉小檔案

學歷:國立清華大學化工系博士
經歷:冠亞智財專利商標事務所專利師
修行:1997年開始修行印心佛法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