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禪妙法,其實和你想的不一樣

真禪妙法,其實和你想的不一樣

Editors choice

文/許郁莉 攝影/呂詩曼

數日前,偶然讀到某平面媒體上的一篇文章,內容敘述了作者自身的禪修經歷,包括接觸禪的因緣、打禪所採的方式、以及學禪帶給他的成長與助益。

該作者是在人生低潮時期接觸了禪;根據文章判斷,他與禪的初相遇應該是在所謂的禪三或禪七活動上,在台灣應該有不少人都曾接觸過這種屬於結緣性質的活動。一般而言,不論是禪三或禪七,課程內容大多不離在藉由斷除外在干擾的規定下(諸如繳交關機的手機、禁語等等),先教導學員放慢腳步並認真生活(例如以「托水缽」訓練專心行走、細嚼慢嚥地進食、早睡早起),之後才會練習坐禪。

雖然作者在文中並未提及,但是在坐禪之前,理應還會教導搭配坐禪所需的數息、吐納及盤坐姿勢等。只不過自己倒也曾聽聞有些廟宇僅提供場地、蒲團及帶領課程的僧侶,囑咐學員坐禪的要訣就是靜靜地坐在那兒,用心體會寧靜的感覺,儘量別胡思亂想或夢周公,就這樣度過大約2小時的光陰。(不知若初學者參與此課程,是否有多數人會誤以為「禪坐等於無聊」呢?)

作者自敘他大部分的坐禪時間就是盤腿呆坐著,思緒雜亂紛飛,甚至好幾天都與周公打交道,身體搖搖晃晃宛如不倒翁,硬撐至最後一日才終於略有體會。即使如此,他仍對打禪持肯定態度,認為這是打掃自己內心、看清問題本質、做出最有智慧判斷的最佳方式,因此決定繼續學習,至今已達11年。這種堅持不輟的精神的確值得效法。

突然憶起數月前,曾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一則新聞,內容便是關於坐禪風潮在歐洲發酵的景況。報導中提及,歐洲整體禪修人數不僅逐年增加,連信奉禪宗的僧侶人數也以令人意外的速度向上攀升,經過專家分析,可能與歐洲近年來恐攻頻仍、經濟疲軟、社會充斥著一股不安及憤怒的氛圍有關。

記憶所及,記者另外訪問了幾位有禪修經驗的歐洲人,他們普遍表示,坐禪有助於提高專注力、安定身心、紓壓、及保持正向樂觀的態度,極契合其所需。

其實美國人更早開始風靡靜坐,如今因時勢所趨,靜坐風吹至歐洲了!這個濫觴於東方國家、但長期受東方民族忽略的無形資產與珍貴傳承,如今卻引發西方人的高度關注,除了投入研究心力以外,更將其視為瑰寶,說來不免令人有些汗顏。

然而,更應該讓東方人感到汗顏的,或許是對「禪」的誤解、偏見或狹隘認知吧!

事實上,禪的不可思議及奧妙,超乎人腦的想像及理解,因此,以上的分享文及新聞報導,嚴格說來,尚未進入禪的世界,只在靜坐冥想層次而已,儘管對改善人類的身心狀況已有些效果。

依個人淺見,造成普羅大眾誤將靜坐冥想(或內觀)與「真禪」畫上等號的印象,主要肇因於長期著重意識及表相的傳統修持及傳法方式。人類習慣使用大腦運作,所以只要較能被人腦理解及接受的方法,很容易成為主流或顯學,儘管大多數人知道禪坐是要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修禪要修心、內觀也是要觀自己的內心,但試問:能夠確實做到嗎?如何做到?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做到?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開示:「靜坐可以修身養性,禪定才能深入心靈。最消耗生命能量的,不是耗費體力或勞力,而是腦力,生命能量的補充方式,就是靠禪定。」

然而禪師也開示,禪定是有層次的──首先,妄念(大腦意識)要先歸零,之後會進入潛在意識,待潛在意識也歸零後,才會進入智慧層次,從初定、深定,到正定、妙定,此時方可稱為禪的世界;也只有達到此層次,才能真正開發心靈智慧,否則皆為空談。

由此可知,欲修得真禪妙法,當務之急便是要找到「明師」,一位身具法脈傳承力量、且有實修實證經驗、完全明瞭整個生命過程真相的上師,而非說得一口好禪,或深入經藏、滿腹佛學理論,或形象崇高、受萬眾膜拜的「名師」。至於如何得知自己的上師是否為明師,其實只要檢視所依止的上師,其所傳的法是否能讓靈性提升,便可知。而唯有直指本心、為靈性立功德的傳法,才是真禪妙法;若只是靜坐冥想、讓身心平靜,這只能稱為方便法,非禪!

因此,行者只要入門隨之修禪一段時間,親自實際驗證便知,很簡單,不是嗎?

許郁莉小檔案

學歷:國立清華大學化工系博士
經歷:冠亞智財專利商標事務所專利師
修行:1997年開始修行印心佛法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