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柑仔店到新零售 電商市場群雄逐鹿 拚速度更要拚服務

從柑仔店到新零售 電商市場群雄逐鹿 拚速度更要拚服務

在網路資訊興盛的今日,想買什麼幾乎都可在網上解決,凡事追求快速的腳步下,商品不只要好,更要「快」。在台灣,像PChome、Momo這樣的B2C電商龍頭,到貨時間已愈來愈短,力圖搶下未來「無時差」到貨的先機。面對每年產值以30%成長的破兆市場,電商群雄如何應對最後一哩路的挑戰?

文/侯彥伶
攝影/顏志倫

在小時候的記憶裡,柑仔店是買糖果和玩具的好去處,藏著許多童年的回憶;後來,24小時超商慢慢變多,大型連鎖店也開了,傳統雜貨店慢慢失去蹤跡;再後來,人人開始習慣在家網購,便宜又不用出門,商品兩、三天就拿到手。

這樣的消費型態轉變,也堪稱是近20年來,促使台灣電商市場蓬勃發展的推手。最早,我們到巷口柑仔店買1瓶醬油,這瓶醬油從生產地到我們手上,可能經歷了好幾個中間商,每個都要從中抽成,不只時間慢,價格也相對「硬」。

到了連鎖的便利商店、量販店崛起,縮短了生產地到消費地的環節,轉而直接與生產商洽談。於是,我們拿到醬油的速度變快了,一次買個5、6瓶也許還會更便宜。從柑仔店轉變到連鎖店的主因,便是「現代化作業」模式,也就是將所有資訊及訂單電子化,快速地在供應商、物流、連鎖店之間進行傳遞。例如我們在家樂福A店買不到醬油,透過系統查詢,我們可以馬上將B店的醬油調配過來。

而連鎖店的方便模式,在7、8年級網路世代崛起後,也開始面臨挑戰,那就是「電商」時代的來臨。少了實體店面的成本消耗,人人都能在網路上架設網站開店,並能在更短時間內,匯集各種產品的類型及資料,大幅衝擊實體連鎖店生意。

想想我們只需在網路上輕輕一點,醬油便能在幾天內送到自己家,也不用出門,難怪如此吸引人。美中不足的是,大多數客戶下的訂單量其實都很小,要如何將每筆小量的訂單,在客戶可接受的時間內送達,考驗著眾多電商業者的能耐。除了資訊,「物流」便是影響電商生死的關鍵,也可以說是台灣在發展電子商務上最大的瓶頸。

時代更迭下,消費者的需求也不斷在尋求改變,如何提供更方便快速的服務,成了消費市場競爭的目標。

就像連鎖店為了對抗電商的侵襲,也開始發展線上通路;或是虛擬電商為了增加消費者體驗,也紛紛設立實體門市,形成目前最夯的「全通路時代」,也就是結合線上線下的「新零售」。

最有名的例子便是美國亞馬遜。從線上書店起家後,亞馬遜慢慢朝向多元化發展,不只併購了全食超市(Whole Foods)經營生鮮取貨,甚至開發Amazon Go無人超商,讓消費者拿了就走。

無時差到貨?蘇雄義:先增加倉儲優勢

然而,不管是虛擬電商或新零售業者,最重要的「最後一哩路」仍是物流,也是整個電子商務體系中,耗費成本最高的環節。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下,消費者不只要好的貨品,更要快的速度,為了滿足消費者被養大的胃口,配送時間只能不斷壓縮再壓縮。

如美國亞馬遜推出Prime Now的2小時送貨服務,以及今(2019)年Yahoo奇摩拍賣,針對雙北地區推出的1小時「都會送」服務,都說明了物流仍是眾多電商積極布局的戰場。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