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能達到「心地光明磊落、智慧博大無邊」時,也就是見性的境界。
文/邱玉惠
悟覺妙天禪師在說明禪宗十大法印的「心地光明磊落、智慧博大無邊」時,開示道:「這是達到見性的境界。」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總教授師覺妙宗明解釋,「見性」是「見光明的本性」,本身若沒有光明磊落,如何見性。
九、心地光明磊落
佛說:「起心動念無不是業」。如何做到心地光明磊落呢?磊落的「磊」有三顆石頭,意指「要將心裡頭的石頭、負擔,全都放下,然後起佛心、動佛念的繼續往前走,這樣才會朝向光明。」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講師黃淑姬點出其義。
「起心動念都要往善和光明面想,當你的念頭都是利益眾生的,且不做虧心、不可告人之事,就會光明磊落。」覺妙宗明表示。
起心動念都有因果,黃淑姬表示,當你念頭來自「起佛心、動佛念、立佛意」,凡事相應正向、好的能量,就是「光明」。
但是, 「心地光明前, 要先『磊落』,光明才會出來」黃淑姬強調,這又是另一門功課。
許多人都因為放不下, 而揹了很多過去的事情在過生活,所以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下、工作又無法專注。有時你以為放下了,可是在獨處時,這些事情卻不斷跑出來干擾心志,沒有真正的放下,使得生命無法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