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馨創立食材媒合平台 讓開店更簡單

何文馨創立食材媒合平台 讓開店更簡單

文/詹珮蓉
攝影/顏志倫
圖片提供/食材地圖

在民以食為天的台灣,很多人不僅熱愛美食,也懷抱開餐廳的夢想。過去,一般餐廳多採用傳統的食材採購方式,需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尋找及訂購食材,為了解決這個困擾,食材地圖負責人何文馨創辦了iFoodmap食材地圖,透過網站及官方LINE@,媒合餐廳與團膳業者的採購需求,讓開店更簡單。

MIT新創挑戢營更新思維

何文馨和餐飲業有深厚緣分,從小家裡就經營平價小吃,本身又是食品營養相關科系畢業,還有開餐飲店的經驗。她說,當初創立食材地圖的契機很單純,就是想解決採購食材遇到的問題,「我曾為了找一項食材,就花了一個半月。」

何文馨表示,一般餐廳採購食材仍使用傳統方式,尚未數位化整合相關資訊,網路上很難找到最新資訊,即使有聯絡電話,也可能是空號。「只能詢問附近餐廳是向哪一家供應商叫貨,至少能確保可以送到該區域。」

找到供應商後,後續做定期採購還需配合商家習慣,譬如打電話、傳真,甚至語音留言,不但耗費的時間成本高,數量也容易出錯。「一家小吃店要訂購蔬菜、肉品、乾貨、包材等材料,平均要和20多家供應商聯繫,再加上有的小吃店老闆還要身兼內外場、會計和採購,其實分身乏術。」

動念創業之後,何文馨考量自己沒有商業相關背景,原本預計要申請國外MBA,2017年她面試完MBA,因緣際會在返台途中看到麻省理工學院舉辦MIT Beyond Food Bootcamp,將在台灣以食農為主題舉辦創新挑戰營。她心念一動,這正好和自身創業方向相關,也能與全球的創業好手交流,當時心中有個聲音告訴她,一定要申請成功。

經過3關層層篩選,何文馨脫穎而出,和來自17個國家近50名學員一同經歷6天5夜的密集課程及訓練。讓她較為震撼的是,「以前認為創業要先做產品,但課程中強調要先善用工具,找到product market fit(產品市場媒合度),以免耗費大量人力、時間及資金後,用戶卻不埋單。」

創業的困難點在於,要在快速變動的狀況下做決策,而且在沒有前例可參考的條件下,產出讓用戶埋單的商品或服務。

那麼,當初是否曾預先設定平台的特性呢?何文馨表示,「雖然已規劃了大致功能,但沒有預想平台實際會長什麼樣子。現在回頭來看,食材地圖其實是和用戶一起打造的,這也是創業最有趣的地方。」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Close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