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詹珮蓉
時間有限,如何保持能量在最佳狀態才能讓工作事半功倍?不只要做好時間管理,更需要管理好自身能量。近年,不少公司開始注重員工的身心狀態及工作效能,比如Google員工被要求要「管理好能量」,以提升生產力。只要透過覺察、適時補足能量,在職場上就會有更亮眼的表現。
時間管理諮詢業者「克萊兒的生命許願樹」創辦人、Life Coach生活教練紀涵(Claire Chi)指出,能量管理的意義是,不論面臨多龐大的外在壓力,都可以透過內在的平衡,找到適合的節奏,讓身心以最佳的狀態來運作一切。
依據能量狀態 選擇工作節奏
不少人發現,即使做好完善的規劃,在實際執行時,卻容易受限於心理壓力等因素拖延工作,導致無法如期完成。英國著名歷史學家西里爾.諾斯古德.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曾提出「帕金森定律」,點破人們的工作盲點,「工作總會不斷膨脹,直到填滿所有可用的時間。當期限越靠近時,越能高效產出。」
紀涵進一步舉例說明,假設主管要求員工要在2週內繳交報告,多數人會先花2、3天整理資料,接著開始著手撰寫,最後2天進行收尾。但是若限縮成3天,就必須快速梳理整體架構,並撰寫報告。後者雖然更有效率,卻需要在短時間保持高度集中,並使用大量能量。換言之,能否達成高效產出的關鍵,在於個人的能量狀態,才有選擇短跑衝刺或慢跑的自由節奏。
能量雖無法用肉眼觀察,卻真實存在。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暨精神科醫師大衛.霍金斯博士(David R. Hawkins)以其進行長達20年的科學研究指出,運用肌肉動力學可以檢測出1~1,000的能量等級。當人們能啟動內在的能量,維持高於等級200以上的正能量狀態,就不會被等級200以下的外力困住。
紀涵認為,時間管理和能量管理可以相輔相成,時間管理提供具體的框架及日程,屬於理性的層面,而能量管理能幫助覺察當下的狀態,當能量不足時,得以即時補充,以利完成各項工作。
紀涵表示,能量可以分成「身、心、靈、宇宙」等4個層次,身體的能量涉及體能、睡眠,以及和身體連結的狀態;心的能量和情緒、專注力有關;靈的能量包含心態、目標或價值觀;宇宙能量則和行星運行有關,例如水逆、犯太歲等。若想提升自身的能量狀態,可以從這4個層面著手。
每日復盤 檢視能量狀態
每個人的初始身心狀態都不相同,比如有些人身體能量充足,總是活力充沛,有些人卻容易感到疲憊。紀涵提醒,每個人的能量起點不同,不需和他人比較,關鍵是要找到適合自己、並能優化自己的管理方式,就能逐漸提升能量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