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世代的後真相世界 AI立法刻不容緩

AI世代的後真相世界 AI立法刻不容緩

文 / 謝璦竹    AI圖片生成 / 江玉涵

AI(人工智慧)帶來的便利尚未普及,但AI犯罪的威力已無孔不入。股神巴菲特去(2024)年5月在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年度股東大會預言,AI詐騙恐將成為高速成長產業,他形容「世界已經將精靈從瓶子中釋放出來」,新聞更將AI犯罪比喻為核武級的威脅。

AI使得真相越來越不可得,更挑戰民主社會的底線。2019年美劇《暗網謎蹤》中,強大的AI知道每個人所做的壞事,還可以指使人對其私刑。去年的韓劇《7人的逃脫》與今年後續的《7人的復活》中,超級電腦滲透通訊軟體與交通指揮設施等,均描繪出AI世代下「後真相世界」的可畏。

上述固然是影劇想像,但AI發展日新月異,深偽技術可以偽造影像、聲音,在YouTube或短影音平台上,充斥偽造的影片,名人「被死亡」司空見慣,宗教團體、藝人被抹黑或追捧,種種亂象不一而足。眼見不再為憑,即使是直播,也可能反而助長抹黑或造謠,就如前述韓劇中所呈現。

在Google時代,搜尋的是「事實」,至於真相的拼湊,則仍待個人的挖掘。然而,到了AI世代,由於AI不但和人類大腦一樣,會「一本正經地說謊」,且若有心人士刻意製造幾可亂真的AI假影片散播,加上AI不像搜尋引擎會標示出處、來源,人腦原本就傾向只相信想要相信的內容,後果很可能極嚴重。

自新冠疫情以來,不論是私人、企業或國家之間,使用視訊溝通的機會大增,但視訊影片會不會、有沒有遭到竄改?新聞與自媒體更直接面對信任危機,尤其在衝突與緊急狀態下,將嚴重威脅民主社會的健全。

舉例來說,刑事局近期破獲一犯罪集團,利用AI生成技術,混合不肖買家與真實護照持有人臉孔的照片,利用兩者臉型相似特性,向外交部申辦換發新護照,竟成功核發,說明外交部受理檢核系統無法偵測AI深偽照片。

不可能的任務

防範深偽影片,需要開發出深偽辨識軟體,或是讓AI作品加註標示。數發部數位政府司司長王誠明坦言,截至目前,比較高深的深偽防詐技術還在發展,主要仍依賴傳統防詐。

他說,美國雖然已有技術,可在政府官方影片放入類似隱形暗記或QR Code圖示,觀眾可以掃碼連結到政府官網辨識是否為真實影片。但此方法有賴觀眾自主查詢,最怕是民眾收到影片看完就信了。

對此,前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叡揚資訊數位轉型大使張瑞雄說,這種類似在影片中蓋上「浮水印」的做法,由於人眼無法直接辨識,除非人人都使用具有浮水印辨識功能的播放軟體才有用,「因此需要透過法律來強制加入辨識功能,加上必須跨國界執法,所以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就像核子武器協議,光是幾個國家之間簽訂沒有用,總是有北韓或其他未簽協議的國家會去製造,深偽辨識道理相同。」張瑞雄說。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 Close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