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想去綠島看看 摩艾立體拼圖音響的聲音風景

我一直很想去綠島看看 摩艾立體拼圖音響的聲音風景

美國電影《博物館驚魂夜》裡,被笨笨(Dump-Dump)夜班警衛以超大顆口香糖「搞定」的摩艾,頭上戴著鹿角髮箍(裝可愛),他的好朋友──一隻名喚奧托的貓頭鷹──飛到他頭上停駐,一起聽著摩艾嘴裡流瀉出來的音樂。一頭一鶚,情感於無言中交流……。

文/陳淑芬
圖片提供/小山坡

復活島上的巨大石像摩艾(Moai),雖然有些已被考古學家挖掘出浮雕著神祕圖案的下半身,神祕感稍稍褪色。不過,那怪趣而神祕的面部表情,比例與形狀奇特的頭形,與稍稍露出地面的肩部,一直都有著廣大的死忠粉絲,也是許多創意人揮灑創意的對象。

除了令人噗嗤的電影名句「笨笨,你給我口香糖糖。」(Dump dump you give me gum gum.),還有無數幽默風的漫畫創作以摩艾為主題,更有人將之做成生活用品。譬如,就有人將摩艾頭變成製冰的模型盒,請想像:看著摩艾長長的頭臉,在冰咖啡杯裡漸漸融化……。

現在,摩艾要來挑戰人們拼圖的能力──不是平面2D可以裱框掛牆上的那種,而是立體3D的拼圖能力!同時,它還是書架上、書桌上的風景;不只是吸睛擺飾,它也是手機、電腦、平板的揚聲器!有別於絕大多數電腦多媒體音響「只是擴音而已」,摩艾揚聲器的音質乾淨、清晰,遠遠超乎預期。

大四創業 初試啼聲高人氣

2014年,就讀大四的中央大學物理系學生梁國鴻,與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當時正就讀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的郭明崴,一同創造出了一件有趣的東西。這有趣的東西得到了中央大學育成中心的「千里馬」創業競賽佳作,並獲得出資於今年2月成立公司,將之商品化,「趕在21歲前創業。」梁國鴻笑著說。

然後他們組成「小山坡」團隊,帶著定名為「Stereo Puzzle摩艾立體拼圖音響」的創業作,參加2015年文化部「文創之星」競賽,獲得「工藝及設計類」首獎,以及不分組別的最佳人氣獎。

高中曾得過全國科展第一名的梁國鴻,「高中都在玩科展,」他笑著說,大學時所參與的科學教育實驗室教授與助教們玩了多年音響,而且玩得很專精,他也研究、玩起了音響。高中就想要創業的他,因為好友明崴大二時的一項設計功課:摺紙音響(以一張紙,摺出可放音的音響),萌生將近似概念用於創業競賽作品的念頭,並進一步發展出「自己動手拼」的創意玩法。

剛好復活島摩艾的身體被考古學家挖出來的訊息,再度流行了起來,原本造型為滑蓋式相機的主動式音響,就成為現今的摩艾模樣;而設計課的摺紙練習,則變身為立體拼圖的挑戰──自己動手組裝出摩艾音響的創新。兩相結合,可說是手機、筆電、平板揚聲器前所未見。

微感驚訝的是,組裝過程頗具趣味;組好之後,親耳聽到一般電腦音響所缺乏的乾淨而有溫度的聲音,不禁對這座自己親手拼起來的摩艾音響,產生了愛意。

摩艾立體拼圖音響

神祕的摩艾,因著線性的造型與表面磨砂處理的方式,微妙地展現一種俐落的現代感。台灣黑熊頭上站著貓頭鷹朋友奧托。

三種組裝難度 富趣味的小小挑戰

採用當前環保文青潮正夯的瓦愣紙盒包裝,盒面是品名與摩艾的線稿繪圖,直接將文案、重點說明印在紙盒底部,散發一種有態度的親和感與設計感。這也是極好的自我推銷方式──產品精準的自己解說了自己。

若是在商店貨架上看到它,不需找店員來解說,僅需閱讀包裝盒上的文字與圖片,很快就能作出購買的判斷。

盒內會發現3份說明書,將組裝分為3種挑戰:挑戰版、提示版、詳解版。根據實測,自認手不巧的人也可以在30分鐘內完成。這來自於郭明崴在設計的過程中,花了大約3個月的時間,所找出的一種「榫」系統與零偏誤的邏輯。

拼圖的過程中,只要有一個地方或一個順序拼錯,即無法完成整個立體拼圖,這是好設計所必須具備的。這不僅確保了所完成的摩艾音響,每一個部位都能精準耦合,更重要的是,卡榫的密合度亦牽涉到摩艾聲音的乾淨度與清晰度,較不容易產生不必要的共振聲響。

郭明崴發展出來的榫系統,可以之為基礎,發展出更多外型的變化,譬如新推出的「台灣黑熊」版。除了獲各方喜愛的摩艾,10月中,他們也帶著台灣黑熊前往杭州參與「杭州文博會」,獲得專賣台灣商品的「李賀記」青睞,在大陸銷售。

溫潤的木質 產生好聲音

「好的揚聲器多採用厚一點的密迪板。」梁國鴻說,摩艾的音箱(結構體)採用密迪板,而非成本低許多的塑膠或鋁殼,力求聲音透過木質共振出溫潤感。許多音箱直接採用實木為主體結構,摩艾為什麼不用實木呢?

「主要是因為實木價格高昂,也較難找到厚度夠薄(3mm)的實木原料。」

在造形上,隱約流露出神祕氣氛的面部表情,以突出的鼻子與張成「O」型的嘴巴(喇叭)來表現;摩艾音響看似簡單的幾筆線條,有著比例微妙的均衡度。在設計美感上,展現超乎學生作品的成熟度。

當進入量產階段,設計者郭明崴偏愛的CNC電腦精密切割精準度高,但切割出來的圓角將造成組裝的困難,因此全數採用鐳射切割,讓卡榫耦合更精準而密合;再加上內部加厚的吸音棉與倒相管的空間設計,使摩艾音響發出的聲音更純淨而清晰。

「若是發生組好後,發生嗡嗡聲,可用常見的白膠將板子粘起來,即可解決共振的嗡聲。」梁國鴻說。

摩艾立體拼圖音響

利用內部的空間設計出具「倒相管」功能的迂迴,讓低聲經過倒相管之後,更為清晰。

聲音乾淨清晰的設計

梁國鴻說:「音響的第一個要件:音箱的體積要夠。」也就是說,喇叭後方的(內部)虛空間要夠大,讓空氣有足夠的空間去震動;再加上「倒相管」的設計,讓聲音通過倒相管發出來,加乘吸音棉吸收掉尖小的高音,讓聲音聽起來更乾淨。

同樣的分貝下,人的耳朵聽來,會覺得高音比低音大聲,因為人耳對低頻較為不敏感,所以,人們皆會想方設法,讓低音更為明顯。因而,有些大音響的倒相管被設計成一根管子狀,有些則設計成迷宮般的迂迴,讓低音晚一點出來;這可以放大低音,讓聲音效果更不一樣。

而摩艾則以本身的空間結構,架構出近似管子的功能,「倒相管是bonus,具修飾的效果,讓某個音頻強一點(比較大聲一點),」梁國鴻說。這也就是說,有放大低音的效果,「挑到好的電路板,以及與之匹配的2吋喇叭單體,加上物理環境──也就是音箱夠大,這是摩艾聲音好的主要原因。」梁國鴻說。

原本好奇著是否連電路都要自行組裝?參與過許多次創業成功與失敗論壇的小山坡團隊,已經將複雜排除,將之設計成一只盒子,不需要面對複雜的電路,只需組裝摩艾本身即可。

不過,畢竟這是用於手機、筆電的小尺寸音響,有些聲音會出不太來;利用本身結構的設計,可以稍微潤飾,日常使用綽綽有餘。對於音響效果較為挑剔的耳朵,難以強求極致的聲音表現。

令人想要擁有的趣味配件

乍見摩艾立體拼圖音響,其設計與造型外觀的成熟度、音質表現以及整體的完成度,以為是富於童心的成熟團隊的作品。初見創辦人團隊,「好年輕!」忍不住驚呼出聲。

與之討論後,確認了他們真正「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沒有對未來的茫然,也沒有年少無知的輕狂。他們選擇不留在學校讀碩士,以拖延進入社會工作的時間;他們正在做自己喜歡的、想要做的、會做的事情。欣見台灣90後世代,生生不息的創造力。

「Fun loving」,是認識了這個年輕的小山坡團隊後,所產生的感覺。讓摩艾頭上長著鹿角,還有可以「大方看著你」、「偷偷看著你」兩種方式站在它頭上的貓頭鷹奧托,「類似手機配件,也類似樂高或航空母艦,可以一直往上加的概念。」郭明崴笑著說。

趣致的視覺感,似乎讓心輕鬆了起來,意外地頗具療癒的效果;小山坡說自己「致力於創造有趣、特別又實用的產品」,未來還會有什麼樣的、莞爾一笑的好物出現,令人十分期待。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Close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