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法 報親恩

修正法 報親恩

特約撰述 / 許郁莉

H在三兄弟中排行老大,大弟小鈞自從研究所畢業、開始工作後,便很少回家,也不常與家人聯絡,連結婚這等大事,也只打個電話說一聲而已。

這次因為父母親相繼生病住院,H、妻子和小弟已分身乏術,便嘗試聯絡小鈞,但卻一直找不到人。

後來他們得知,小鈞是天王周杰倫的粉絲,去(2024)年的4場演唱會,他都沒有缺席。「周杰倫是出了名的孝子,你身為周董粉絲,怎麼不學著點呢?」H直斥其非。

小鈞冷冷地回應:「你不要用孝順來情緒勒索我!爸媽從小就偏心,我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努力得來的。想當年,爸媽說家裡沒錢,一直不肯讓我補習;國高中的畢業旅行也不能參加,上大學還得辦助學貸款。在三兄弟之中,我永遠是被犧牲的那一個。」

在現實社會中,確實存在許多失職的父母,有些人便開始質疑「孝順父母」這項傳統品德,主張有條件地盡孝。倘若對父母作為有所不滿,就心懷怨懟,甚至對父母不聞不問。這種作法不僅有違世尊及上帝的教誨,也對因果關係充滿無知。

人稱「五台行者」的壽冶老和尚,曾根據世尊的開示寫下一副對聯:

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無緣不聚。
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

足見能成為親子,絕非偶然,彼此之間一定有異常深厚的因緣,不論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如果這一世無法善了,未來世的糾纏只會更沉重。

所以世尊教導我們,要運用佛法轉化所有業緣,而非以牙還牙、冤冤相報。須知,對生養我們的父母不孝,其果報是令人難以承受的。

世尊教導弟子用佛法轉化業緣。

世尊教導弟子用佛法轉化業緣。

《雜寶藏經》卷一中,世尊講述了一個故事:久遠世以前,古印度波羅奈國有位長者早逝,留下獨子慈童女與寡母相依為命。慈童女每天辛勤工作,以賣柴所得的微薄工資奉養母親;從最初一日賺兩錢,隨後4錢、8錢、16錢,他都將所有工資全數交給母親,因而孝名遠播。

後來,有人勸慈童女可效法父親生前入海採寶,以賺取更多錢財,他便徵詢母親的意見。母親覺得慈童女慈仁孝順,不希望他冒險掙錢,但卻半開玩笑地說:「你也可以去啊!」

不料,在慈童女向母親辭行當日,母親竟表達反對:「你是我的獨子,應該要等我死了以後,才能遠行,我不會讓你去的。」

「當初您若不同意,我也不敢多想;既然您已答應了,怎麼出爾反爾呢?」

母親見兒子心意已決,便上前抱住他的腳嚎啕大哭,慈童女在掙脫母親的過程中,竟拔下了母親數十根髮絲,母親唯恐這樣持續拉扯,會使孩子招致更多惡罪,只好放手。

慈童女便與其他商人一起入海,並順利取得許多奇珍異寶,準備返家。

途中,慈童女因迷路脫隊,無意間走進一座山,遠遠看到有一座青琉璃色的城池,有4位玉女托著4顆如意寶珠,一起迎他進城,他就在那裡享受了4萬年的快樂生活,直到日久生厭才離開。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Close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