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專注 事有所成

一心專注 事有所成

特約撰述 / 許郁莉

到銀行辦事時,等候區有A、B兩位熟齡女性,話題圍繞自家小孩閒聊著。

A說:「我女兒自踏入職場,換工作就像換衣服一樣頻繁,『一年換24個頭家』,說的就是她。」

B說:「我兒子雖然沒換過工作,但對本業並不上心,反而花很多時間和金錢學東學西,5年來都是如此。」

A說:「那他很上進啊,有何不好?」

B說:「他學的只有日語和工作有關,其他像攝影、小提琴、股票分析、品酒、社交舞、經營自媒體等,都與工作無關。更誇張的是,他還拜師學命理哩!」

A說:「我女兒更誇張,換工作還會換類別,像餐飲、便利商店、寵物店、安親班、房仲、櫃姐、電話行銷、行政助理、廣告公司業務、科技公司技術員,她都做過,我懷疑她是以體驗365行為目標。唉!孩子沒定性,真令人傷腦筋。」

B說:「我兒子也不遑多讓,當初他說自己興趣廣泛,特別適合『斜槓人生』,還用愛因斯坦來說服我們,但學了一堆,也不見有什麼實質效益。況且,他的薪資普通,要不是有我們兩老當靠山,他哪能過得如此隨心所欲?」

原來,人稱「現代物理學之父」的愛因斯坦,第一份工作在瑞士伯恩專利局,從事電磁發明專利申請案的技術鑑定,歷時約7年。在這段期間,愛因斯坦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科學研究,陸續發表了包括光電效應、布朗運動、狹義相對論及質能互變公式的論文,學術成就斐然。

因此,時下便以「愛因斯坦模式」(Einstein Approach)代表一種斜槓類型,也就是擁有一份可以完全支持生活的全職工作或事業,同時又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追求工作以外的其他熱衷事物。

隨著時代演進,人們的生活及工作模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斜槓青年」就是一例。然而,一個人即使擁有再多的職業頭銜,若無強大的多元技術實力作後盾,可能還不如專精於單一職業。

現實生活中,能做得風生水起的斜槓青年,畢竟是少數,一般人大多免不了「樣樣通,樣樣鬆」。因此,若想成為一個優異的斜槓工作者,首先就要強化本職工作能力(或說第一能力),再開發、延伸其他能力。

以下一則東晉廬山慧遠大師的故事,頗值得參考玩味。

慧遠大師年輕時喜歡雲遊四海。某次,他恰巧與一位大煙槍同行,兩人一起走了一大段山路後,坐在河邊休息。那人遞給慧遠禪師一袋煙,慧遠禪師欣然收下,由於相談甚歡,那人還送他一根煙管和一些煙草。

兩人分開後,慧遠大師心想:「這東西雖能讓人感到舒服,但久而久之一定會上癮,為避免干擾我修行,還是趁早戒掉為妙。」於是就把煙管和煙草都丟棄了。

後來他迷上《易經》,那時正值冬天,天寒地凍,他提筆寫信,託人騎快馬送信給師父,索要禦寒衣物,但直到冬天過去,積雪都融化了,仍不見衣物蹤跡,也無任何回音。慧遠大師就用《易經》卜了一卦,卦象顯示,那封信並沒有成功送達師父。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Close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