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 修行人開悟的寶典

金剛經 修行人開悟的寶典


試聽,欲聆聽完整內容
歡迎訂閱《禪天下電子雜誌》
循環播放

文 / 覺妙宗明(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總教授師)
AI圖片生成 / 江玉涵

佛教禪宗是自西天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祖師奉其師父般若多羅尊者之命,將「佛的心印」傳至東土震旦,從此禪宗法脈移來中國,印度佛教逐漸式微。達摩祖師將佛教成佛的心法傳來中國時,只交付一部《楞伽經》以為印證。

但自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以來,改用《金剛經》作為印證的寶典。《金剛經》是「性宗」的代表作,般若談空,談的是自性本體,本體如虛空,如虛空的廣大無邊,如虛空的無罣無礙,如虛空的無限能量、無量智慧,但空而不空,空中有妙有,不是空無一物的頑空。

《楞伽經》是「相宗」的代表作,它由形而下的現象界中事物的彼此作用,體認那個「不即不離、亦即亦離」的本體。

正如手掌的掌面、掌背都是肉,只因觀看的角度不同。性宗與相宗其實殊途同歸,性相一如。

世尊在《金剛經》開示:「三世諸佛皆從此經出」,可見《金剛經》在修行成佛的修持上,是一部多麼重要的經典。

金剛破一切偏見 般若是成佛智慧

《金剛經》全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是譬喻「般若」內外明亮,如鑽石(Diamond)鋒利堅韌,能破一切偏見、執著,而自身永遠顛撲不破。「般若」是古印度話智慧的「音譯」,約等於中文的「智慧」,但非百分百正確,沒有相等的名詞,故只好音譯。

一般佛教徒稱為「般若智慧」,是專指「成佛的智慧」,不是人間的小聰明。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師父更明白地指出,「般若智慧」就是「智慧之光」,是修行見證無上菩提涅槃的敲門磚,是見證自性本來真面目絕對不可少的智慧,而見證本地風光或曰本來面目者,就不再是人,而已成佛了。

「波羅蜜」是到達彼岸的意思,由人間此岸的苦海,憑藉般若智慧的舟航,而登「常樂我淨」的常寂光佛國淨土彼岸。

《金剛經》簡單來說,是一部破除生死無明、徹了人生實相的佛教經典。

《金剛經》與佛教其他經典大異其趣的地方,就是它不凸顯佛陀說法的奇異,沒有大放光明,沒有大地震動,沒有天女散花,沒有佛土現前…等奇景,只不過平鋪直敘地述說,佛陀如來穿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乞食已,還至本處,用完餐後,洗足已,敷座而坐。這是多麼平常的事啊!

為什麼以此作為令人開悟的大經開頭呢?世尊不外想傳達「道」或曰「真理」就在日用間,即六祖慧能大師所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亦宛如《易經》曰:「百姓日用而不知」,因此,別把「道」想得多麼深遠!悟覺妙天師父為弟子們開示說:「平常心就是道。

須菩提尊者向佛請法,請佛開示,修行人發了要成就佛菩薩的菩提心願後,該如何安住此向道之心?又該如何降伏起心動念、引發煩惱的心念?這一段最為重要,為全經的綱宗,因為修佛就是修心。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Close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