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樹救援協會樹木醫生劉東啟為樹發聲

台灣老樹救援協會樹木醫生劉東啟為樹發聲

文/陳羿緻
圖片提供/劉東啟

樹也會託夢求救?千歲的台中后里大樟樹,因為樹根無法呼吸,差點枯死,還好有樹木醫生劉東啟!

劉東啟擁有日本國家認證的樹木醫生執照,也是中興大學園藝系副教授,他說:「持有樹醫生執照不代表什麼,就像醫治病人的醫生,醫術也有高低的不同。具有某項工作執照,不代表能把工作做得好。台灣不一定要有很多樹木醫生,但只要有心,任何人都可以參與樹木保護工作。」

重視適合樹木的生存環境

劉東啟也擔任「台灣老樹救援協會」的常務理事,那是一些熱心公益、有心保護台灣文化資產的企業家朋友所共同推動的,最主要是致力救助國中小學校園中生病的樹木,還有一些情況特殊的珍貴老樹,以及部分農民的茶樹、果樹等。

什麼是國中小學樹木常見的生病原因?劉東啟表示,有時學校經費增加了,對校園的樹木卻不一定是好事,因為水泥鋪面的占地面積擴大了,樹木根部呼吸到的氧氣反而減少。他也經常見到學校為了增加視覺效果或座椅功能,為樹木建造了好看的花台,但這些花台設計往往排水系統不良,有些甚至缺乏排水孔,導致積水,危及樹木的生存條件。

不僅校園的樹木如此,劉東啟經常看到許多行道樹也面臨生存困境,但行道樹屬公部門所有,一般人無權擅自照護,必須經過公部門同意,所以他在路上不太敢看行道樹,因為即使「聽到」它們求救的聲音也無能為力,最多只能嘗試通報。

他認為在進行都市規劃前,應事先了解什麼樣的空間適合種植什麼樣的樹,而不是等過幾年樹木長大了,才說樹長得太大、會損傷建築物;或發現樹長得太高、會遮蔽交通號誌燈,而後隨意修剪樹木,讓樹木嚴重受傷。其實行道樹不一定要種會長得特別高大的樹,應該仔細評估空間腹地的大小,但我們對待樹木經常缺乏這樣的用心。

我們總是以人為主,常任意對待樹木,但樹木比人類更早來到地球,樹木釋放氧氣、行光合作用產生葡萄糖,供養地球許多生物,所以劉東啟認為,我們應該好好思考人與樹的關係,除了考慮人們的需求與機能,還要給予樹木能夠健康生存的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成功醫治后里千歲大樟公

多年來,台灣老樹救援協會醫治的樹木已超過1,000棵,其中包括非常珍貴的台中后里大樟公,它在地球上已經存在超過千歲,是台灣重要的資產,所以劉東啟和團隊發心救樹,並且負責後續長期的維護。

與這棵大樟公的結緣,還有一個小故事,大約在12年前,當時大樟公已嚴重衰弱,在大樟公旁邊有一間土地公廟,當時廟方的一位信眾表示,大樟公託夢給他,說它(大樟公)很痛苦,希望廟方盡快找人救治它。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