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滅四相,自見真心

斷滅四相,自見真心

我舉個燈泡的例子,與成佛很有關係,每個燈泡都有一個玻璃外殼,殼裡面是真空的,真空裡面有個燈心(鎢絲);這個燈泡就好比我們的色身,包括物質的身體和精神的心理(意識),燈泡裡面的真空就是自性,而且每個燈泡都一樣,都要通往燈心去發光,這就是法性。

Read more
禪的七大特性 — 超越性

禪的七大特性 — 超越性

以人為例,我們只能說出這一生的所見所聞,但在此生之前與之後,禪依然存在,所以「禪是超越時空的」。因為禪有這種超越的特性,所以禪是有生命力的。

Read more
緣起性空 放下執著

緣起性空 放下執著

我們生活在這個很複雜的娑婆世界裡,隨時都要保持一顆清淨的心;有了清淨的心,就可以放下一切,包括感情、情緒、慾望…等等。其實這些七情六慾都是外緣,所謂緣起性空、緣起緣滅,意思就是這些緣、這些法相種種,到最後都是空的,所以不必執著。

Read more
智慧修行—體性智慧

智慧修行—體性智慧

以體性智慧來說,我們先要了解人體的整個結構,因為修行是人在修,如果不了解人體結構,要怎麼修行?

Read more
如如不動 妙轉法輪

如如不動 妙轉法輪

許多修行人常會遭遇三個問題,第一是心太急,希望自己趕快成就,其實是急不得的。當然,精進心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心太急,反而會影響自己的定力。禪定是如如不動的,如果心過於急著想成就,表示思想意念還停留在第六意識。這種第六意識一般會顯現在情緒上。

Read more
見性為功 平等是德

見性為功 平等是德

修行人要修到萬德莊嚴,才能夠成就。如何莊嚴萬德?就是要圓滿四大功德:一是修行功德,包括現世及過去累世的修行功德;二是「行」的功德,諸如布施、接引、設道場弘法、護持正法

Read more
從達摩祖師與梁武帝的典故論布施功德

從達摩祖師與梁武帝的典故論布施功德

達摩祖師認為梁武帝「毫無功德」,有些人不得其解,認為可能是梁武帝時常將行善布施的事蹟掛在嘴邊,放在心上,所以沒有功德,因而便將自己的行善事蹟隱匿,不願具名,或不向人訴說,以為這樣就無損功德。

Read more
離相即清淨

離相即清淨

我們修釋迦牟尼佛所傳的印心佛法,要知道這個法的精神所在,以及祂的精髓是什麼,那就是「佛心傳心」。佛把佛光傳給大家,讓大家得到光明,然後照耀自己

Read more
自在法喜 隨緣不變

自在法喜 隨緣不變

修行人要有一顆自在、歡喜的心, 凡事隨緣不變。什麼是隨緣不變?就是修行的真心不能變。雖然外境很惡劣,但你還是要保持自在。

Read more
行菩薩道 才能成就佛菩薩

行菩薩道 才能成就佛菩薩

行菩薩道,也就是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種修行方法可以幫助修行人從痛苦的此岸。

Read more
菩薩不住相布施

菩薩不住相布施

布施有入世的布施,也有出世的布施;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我們不但要救「人」,更要幫助他的「靈性」在現在或未來可以到一個很光明、很喜樂的淨土,這才是佛教真正的教義。

Read more
開經偈的意義

開經偈的意義

一般人般人在唸經、誦經之前,或是在聽聞法師、上師說法之前,都會先誦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