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禪心造化天堂

以禪心造化天堂

個性嫉惡如仇與善惡分明、坦率耿直、公平正義的品格,不能畫上等號,因為瞋心已起,反而變成一種惡行,特別是修行人,更要戒之、慎之。

Read more
禪宗第三十九代大師曹山本寂禪師:覺性圓明 本真不失

禪宗第三十九代大師曹山本寂禪師:覺性圓明 本真不失

曹山本寂禪師俗姓黃,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晚唐禪宗大師,師承洞山良价禪師,為禪宗五家七宗「曹洞宗」二祖。本寂禪師從小精研儒學,19歲在福建福州靈石山出家,25歲受具足戒,後至江西參謁洞山良价禪師,隨侍在洞山禪師身邊修行數年,終獲洞山禪師密付心印。

Read more
花開花謝喻無常

花開花謝喻無常

佛陀有個名叫羅陀的弟子,遇到問題總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比方有一次他問.「佛陀時常開示『人生無常』,到底什麼是『無常』啊?」問題看似簡單,卻很難用一般言語說破,於是佛就用譬喻來解說。

Read more
跑在時間與業報之前

跑在時間與業報之前

眾生大多偏好安逸與懶散的生活方式,總以為人生有大把時間可以揮霍,追根究底,是因為不知投胎為人的真正目的,是要修行解脫輪迴大苦,而不是遊戲人間混日子,因而缺乏向上提升的動力。

Read more
吃虧的智慧

吃虧的智慧

吃虧到底是不是占便宜?當代管理學與心理學的看法不一。不過,「施比受有福」,「愛是恆久忍耐」,這些琅琅上口的勸世格言,一直深入人心。在佛家的典籍中,有一部《百喻經》,武俠大家金庸曾在《笑傲江湖》中,借年輕尼姑儀琳之口引述過,頗有禪趣。

Read more
誠信比金貴 心淨自能有

誠信比金貴 心淨自能有

誠信,是人類在內在自性的作用下,展現於外的一種正向特質,可惜許多現代人丟失了它卻不自覺。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常以「良心做人、良心做事」告誡弟子,因為良心就是自性,不論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都要設法讓靈性在每個當下保持清淨,如此待人處事定不會有偏差,誠信自然得以彰顯。

Read more
逢凶化吉的智慧

逢凶化吉的智慧

佛陀在舍衛城的祇園精舍裡為給孤獨長者的五百位朋友說法,眾人聞法後,都覺得身心無比清淨。這五百人卻在離開精舍後,皈依了外道。

Read more
髒的是白布還是塵垢?

髒的是白布還是塵垢?

有位比丘因為生性愚鈍,常被其他比丘嘲笑,甚至還故意不讓他來接受耆婆的供養。佛陀知道後,便要耆婆去請這位比丘過來。

Read more
智者的寬大胸襟 佛陀與歌利王的故事

智者的寬大胸襟 佛陀與歌利王的故事

歌利王是一位生性殘暴的國王,有一天,他處理完國事後,想離宮散心,於是就帶著一群愛妃出宮遊玩。

Read more
懶惰成性的難陀

懶惰成性的難陀

舍衛國城裡有一位富翁,膝下只有一個獨生子,名叫難陀。由於家境富裕,不愁吃穿,養成了難陀十分怠惰不振的習氣

Read more
解脫一切才是真富貴

解脫一切才是真富貴

釋迦牟尼佛入涅槃五百餘年之後, 在古印度地區有一位國王, 十分努力的在修行佛法, 並且長期供養比丘。在他所供養的比丘裡,有一位已證到阿羅漢果的聖者

Read more
龍女獻珠

龍女獻珠

在《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中,有一段敘述八歲龍女即身成佛的故事。 娑竭羅龍王威震四海,他最小的一位公主,不僅聰明伶俐,且善根深厚,八歲時就有很多不平凡的奇跡,於是大家都尊稱她「龍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