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迷信單一油品 好油聰明搭 涓滴都健康

勿迷信單一油品 好油聰明搭 涓滴都健康

Editors choice
近年民眾食安意識提升,油品安全問題再度浮上檯面。專家建議,除了留意商品安全標章、包裝與氣味,切勿迷信單一油品,否則可能造成營養失衡!根據烹調方式搭配2~3種油,就能達到健康用油的最適比例。

文/吳宥姍
攝影/顏志倫

近年食安問題頻傳,一點風吹草動即讓人不安心。最近網路有文章指出:多數人吃的油是「化學油」!許多人爭相轉傳,希望周遭親友不要受害,造成許多民眾人心惶惶。

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陳炳輝說,不可否認大部分植物油都以化學溶劑萃取,但「化學油」這個名稱容易誤導民眾,使用溶劑萃取雖有微量殘留,但只要嚴格控制於安全範圍內,就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目前台灣規範標準與國際同步,油品上架前需通過各項檢驗,因此民眾不必過於擔心。

選購油品多留心 認明TQF標章

陳炳輝指出,一般油品加工方式有3種:溶劑萃取、機械壓榨,以及溶劑萃取加上機械壓榨;萃取方式與植物種子的含油量高低有密切關係。

使用機械壓榨,殘油量較高,約損失7~8%的油,此類植物種子、果肉含油量需較高。例如椰子果肉含油量約60%,機械壓榨後,損失8%,還剩52%,製成的成品含油量還很多,以商業角度而言仍合算;如果植物的含油量不高,以機械方式榨取,較不符合商業利益。市售油品主要萃取方法使用溶劑萃取(目前以「己烷」使用最多),殘油量很低(不到1%),因此適合萃取含油量不高的植物種子,例如大豆;溶劑萃取加上機械壓榨的殘油量則居中,適合萃取含油量中等的植物,例如玉米。

台中大雅長安診所營養師黃雅鈺建議,民眾在購買市售食用油時,需先留意油品外包裝容器有無破損;內容物是否清澈無異物;味道是否清香無異味;最好認明經「台灣優良食品發展協會」(Taiwan Quality Food Association,TQF)所認證的油品為佳。

黃雅鈺提醒,市售食用油通常以PET(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俗稱寶特瓶)包裝,具有密封、耐酸鹼的特性,但耐熱僅60~85℃,建議放置於陰涼乾燥處、避免接近瓦斯爐或熱源。

油品開封後,盡量於3~6個月內使用完畢。若為自製油品(如:豬油),建議以深色玻璃瓶加蓋,冷藏或冷凍保存;如室溫存放,盡快於2個星期內用完;每次使用前應確認油品氣味(是否有油耗味)、瓶內是否有雜質沉澱,一旦發現變質,切勿繼續使用。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