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媽寶生涯 大人該學會放手

告別媽寶生涯 大人該學會放手

身為父母,不只是要引導孩子在學習及生活上學會自我管理,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在精神上完整地做自己,而不會被父母的「陰影」所遮蔽。

文/高毓霠
攝影/徐文峰

近年來,雙薪家庭和少子化改變了台灣的家庭結構,儘管親子間的關愛與擔憂是天性,但是許多父母過度寵溺子女,造成有些大學生即使在外地求學,媽媽還是每天Call 他起床;再不就是孩子選不到課,要爸媽幫忙打電話給教授請求通融,甚至還有「媽寶警察」不想做了,要媽媽代為向長官請辭…。

凡此種種,專家們認為,父母應適時放手讓孩子獨立,過度保護只會造成下一代不懂得如何對自己負責。

國際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曾表示:「為了不讓孩子受傷,什麼都不讓他做,是最不可取的做法。人也是動物,平常不加以練習,事到臨頭便做不好。迴避一切,把孩子養成溫室裡的花朵,他們今後想在變化激烈的世界存活下來,是不可能的。儘管讓孩子受點小傷,反倒能養出不會犯下大錯的小孩」。

身為父母,應該讓孩子走出自己的生命之路,因為父母無法庇護孩子一生,只是愛護孩子還不夠,必須以智慧的愛,來管教孩子。

大人適時放手 讓孩子學習扛責

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盧蘇偉表示,遇到事情發生時,父母先別急著教導他們怎麼做,或是責備孩子,而是讓孩子發現問題所在,並自行思考決定該怎麼做。

「大人放手,才能給予孩子生活的空間與自主的能力」,孩子一開始不免會跌跌撞撞、處事與周慮不夠全,但這就是學習。當孩子少了父母的干預和管教,多了來自父母的信任與尊重,更會瞭解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作準備。

父母的角色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長,而不是管教,建議父母可以採取引導的方式,讓孩子在各種問題中學習面對與負責。「任何狀況都是學習、面對成長的機會,用正向的問題來代替責備、質疑、懲罰與管控孩子,讓孩子自己找出答案與作法,這才是最有效的決定。」盧蘇偉表示。

他在《別和孩子比蠻力》一書中提到,有時父母只看到孩子的問題,卻沒察覺孩子的行為來自於父母的對待關係。其實父母並沒有錯,只是做過頭而已!盧蘇偉相信,「能力來自環境」,被爸媽周全照顧與保護,孩子容易幼齡化、延緩成熟。

許多時候我們看到的,不是孩子拒絕長大,而是爸媽不肯放手,讓孩子獨立生活。

現代的父母因為少子化,對孩子的照顧與保護都太過了,導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愈來愈差,人際互動關係都以自我為中心,不願為他人付出與服務。

他發現,很多父母真的做太多了,應該讓孩子多一些機會去學習、熟練生活的技能。遇到事情父母請別急著出手,先讓孩子學著去面對、思考;例如事情發生的緣由、該如何作選擇,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等等。

盧蘇偉認為,父母是要盡責,但若太過頭,把孩子該承擔的責任都一肩攬下,反而剝奪了孩子自主學習的空間。

具體的訓練 學會精神自立

國際演說家暨親子教育專家吳娟瑜則表示,她過去在教養兩個兒子時,也是「噓寒問暖」和「無微不至」,承襲了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與很多傳統家庭相似-就是「養」多於「教」。

她說,在兩個兒子的唸書階段,她會提早把果汁打好、把連絡簿寫好、把學費準備好、把「叮嚀」一再重覆…;就是在這樣以為「萬無一失」的教養過程中,逐漸養成孩子的「媽寶」依賴心態。

甚至兒子都30 歲了,她依然緊緊地把他們拉在身邊,連同婚後的二兒子一家人,也進入她的「媽寶管轄區」。直到她的媳婦與孫子開始反彈,她才驚覺自己的問題所在。不過也藉由這樣的轉折,讓她告別了媽寶生涯!這是她提醒年輕家長們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身為父母,不只是要引導孩子在學習及生活上學會自我管理,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在精神上完整地做自己,而不會被父母的『陰影』所遮蔽。」

吳娟瑜表示,在一次演講會後,有位年輕小姐來請教她:「我快結婚了,可是不知道要不要和爸媽同住?」原來她從小備受呵護,到現在要結婚了,父母仍把她當成小女孩,要她婚後也一起同住。雖然她渴望振翅高飛,但原生家庭的臍帶卻緊緊地捆綁著她,讓她認為,如果不和爸媽住,就是不孝、背叛。

很巧地,當天圍在身旁詢問的聽眾,也有一位媽媽問到另一個角度的問題:「為什麼女兒不要我放學後去接她,她為何如此排斥我?」細問之下,原來她女兒已經國二,但因這位媽媽過去忙於工作,疏於對女兒照顧,如今辭了工作,渴望能多照顧女兒時,得到的卻是孩子的反抗。

在第一個案例中,從表面看來,爸媽是因為疼愛女兒,所以希望婚後同住;但事實卻是父母在不知不覺地「依賴」女兒,希望繼續依存在這份關係裡。卻沒想到,這樣反而阻擋了女兒自立成長的機會。

而第二個案例,看來似乎是媽媽在關注女兒,渴望和女兒親近,然而卻是媽媽「忽略」了女兒力求獨立的需要,渴望在精神上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機會,因此造成相處上的衝突與對立。

那麼該如何具體地訓練孩子作決定?吳娟瑜認為,父母不妨學習「善用問句」:
(1)選擇性問句:讓孩子有機會做選擇。「你的功課這麼多,是在7 點半,還是8 點開始寫比較好」、「你決定在星期三,還是星期四以前完成這件事」。
(2)反問句:讓孩子學習換一個角度思考。「你認為這樣做,會有你要的結果嗎」、「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麼處理」。
(3)促成決定的問句:讓孩子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你現在最想怎麼做」、「什麼是你的最佳選擇」。

禪修提升本質 認清習性超越自己

中央大學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研究所助理教授、同時也是多所大學禪學社與青年領袖社的指導老師蘇立仁博士認為,面對當前少子化浪潮,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捧在手心的寶貝,的確出現不少凡事都要父母代勞的孩子。但是,當父母過度張羅的同時,似乎也讓孩子少了獨立面對問題的機會。

蘇立仁以禪式教育來照顧孩子,讓孩子學習自我成長

蘇立仁以禪式教育來照顧孩子,讓孩子學習自我成長。(照片提供:蘇立仁)。

他所帶領的學生社團,強調全人發展,透過不同的訓練,包括潛能開發、領導統御能力、禪定…等,不但訓練學生的專注力,在面對生活挫折時,也更能以勇敢堅強,刻苦耐勞的精神去克服,不致輕易被打倒。

他指出,透過禪的洗禮,可以更瞭解自我的習性,且勇於面對弱點,進而超越自我,培養正向積極的態度,自然也提升了自我的責任感。不少社團學生在經過半年、1 年的訓練後,都有不錯的表現。藉由每次的活動過程,學生們學會分工合作,圓滿處事,以及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無形中增強了自我的競爭能力,並創造自我的生命價值,當然也不會成為時下過度依賴父母的媽寶一族。

身為3 個孩子爸爸的蘇立仁,在家也是以禪式教育來照顧孩子,他強調以正向鼓勵、讚美的方式,來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與成就感。此外,適時給予孩子學習獨立完成事情的機會,也能幫助孩子自我成長。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