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羣諭陪伴孩子建立自信、綻放生命光芒

蕭羣諭陪伴孩子建立自信、綻放生命光芒

蕭羣諭就讀小五時,父親思覺失調症發病,家中突如其來的遽變,造成他說不出口的壓力,也成為老師口中的「問題學生」;而今,政大諮商所畢業的他,創立了微光盒子與臺灣兒少玩心教育協會,希望幫助脆弱家庭的孩子,在人生艱難時刻能有一個安全、溫暖的避風港。

文/陳羿緻
攝影/簡侑俊
圖片提供/微光盒子

一般人可能很難想像,在首都台北以文教著稱的文山區,曾經有「北市最大的平價住宅」之稱的安康社區,一半以上都是低收入戶,這種高比例貧窮、低社經的成長背景,使得當地脆弱家庭的孩子長期背負「貧窮、犯罪、問題少年」的標籤。

2018年就讀政大諮商所時,蕭羣諭第一次走上木柵街頭,深入接觸安康社區的孩子;2019年便決定和志工夥伴共同創立「微光盒子」,展開兒少長期陪伴服務,透過社區據點、冒險教育、職涯課程及各式培力計畫,希望在家庭和學校之外,為失依的孩子提供一處避風港,陪伴孩子找到人生方向,散發屬於自己的光芒。

走進社區街頭 傾聽孩子的聲音

蕭羣諭成立「微光盒子」關懷弱勢家庭兒少的契機,起因於教育部在各大學推廣社會責任計畫(USR),鼓勵學生參與社區在地關懷工作,恰巧蕭羣諭政大碩士班的指導教授就是USR計畫兒少方案的負責人,教授邀請蕭羣諭在台北市文山區安康社區為青少年舉辦一場活動。

蕭羣諭思考,如果單單只是辦一場桌遊或電影欣賞,帶大家玩遊戲、吃爆米花,等活動結束後,他和這些孩子並不會有更深的認識,未來彼此的生命也不會再有交集,對孩子的幫助不大,因此他決定,將單次活動發展為兒少長期陪伴服務。

走入安康社區前,蕭羣諭聽大家論及該社區時,總是充滿「中輟、暴力、毒品」等詞彙,但蕭羣諭認為,自己都還未接觸這些孩子,聽到的卻都是別人口中的「兒少問題」,他不希望心存先入為主的成見,因此決定走進社區,到街上主動接近並認識孩子。

然而,一開始與孩子的互動並不容易,因為安康社區的兒少長期被外界貼上「壞孩子」標籤,又缺乏大人的愛與關懷,有些甚至曾經遭受家暴傷害,在心裡長期恐懼的陰影下,導致孩子對於陌生人的接近,習慣以尖銳的利刺回應。

蕭羣諭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讓這些孩子感受到他的真心關懷,認同蕭羣諭是真的想了解他們、傾聽他們說話,並不是要指責他們或對他們說教;漸漸地,蕭羣諭獲得愈來愈多孩子的信任,最後他才將孩子都聚集起來,每週固定在服務據點舉辦活動。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