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章碧薇 圖片提供 / 周姿羽
台灣年輕設計師實力獲國際重視與肯定!今(2025)年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春季消費品展(下稱Ambiente展)齊聚全球28位設計師,來自台灣的周姿羽也在其中。她設計的茶桌「植茶製所」以實踐永續環境為理念,去年獲得台灣金點新秀設計獎,經台灣設計研究院的新一代設計展向德國推薦,周姿羽從118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Ambiente展唯一的台灣代表設計師。
新一代設計展是台灣大專院校設計相關科系的畢業專題創作展,展出期間舉辦金點新秀設計獎,不僅畢業學生可參展,企業界也共襄盛舉,是設計界一大盛事。
從種植、泡茶到回收茶葉 一桌搞定
「植茶製所」以循環為概念,茶桌收集淋壺流剩的熱水,用銅片自然冷卻,再供給植栽台的水培植物。植物成熟後,可將採收的茶葉依類別收納至下方的儲存盒;泡完茶後,茶渣可集中用烘乾系統去掉水分,不但能變身為家用除臭、除油用品,讓茶渣回收再利用,還能減輕垃圾量,降低處理成本。從茶葉種植、泡茶、到回收茶渣再利用,一張桌子就能搞定。
周姿羽表示,植茶製所的設計靈感來自外公,外公有泡茶習慣,家中有張傳統的茶桌。從小受接泡茶文化薰陶的她,希望年輕族群也能接觸泡茶。不過,傳統茶桌又大又重,現代住家空間小,難有空間容納,而她設計的植茶製所兼具多功能又方便收合,讓小宅家庭也能在家享受泡茶文化。
外觀上,周姿羽參考歐式家具風格及室內設計邏輯,讓茶桌褪去傳統樣貌,換上現代家具風格,讓更多年輕人容易接受;回收剩水與茶渣的機制,使環境保護與永續經營不只是口號,在生活中就能實踐。
她也表示,一般市面上的植物箱都採全開放式或全封閉式,她將水培植栽台做成半開放式,並用長虹玻璃遮擋,既修飾了外觀,又能保護植物,還能拉近使用者與植物的距離,方便觀看照護。而且種植的茶種也不限於泡茶用的薰衣草、百里香、薄荷或甜菊等,一些環境適應力強的水培植物也都適用。
大三時參賽 即將量產
周姿羽去年從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下稱工設系)畢業,植茶製所是她在大三時參加「特力屋家居盃」比賽而發想的專題,評審講評她的作品:「茶桌強調人與自然共處一室,有環保意識、循環利用特點,並兼具創新、實用功能,讓人印象深刻。設計理念呼應永續綠活的重要性,同時也打破人們對傳統茶桌的印象。」
比賽機制分兩階段,在初複審僅需提交作品展板,說明設計概念,通過後才能進入決審展出實體模型,她的展板在第一階段即獲得第一名。
第二階段作品實體化時,周姿羽發現設計圖與現實有落差,許多細節有待調整,她花了很多時間與師傅溝通、調整。「在產品還沒做出來前,所有的繪圖、規劃都還不成熟,只有做出來才會發現問題。」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