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宋婉平 AI圖片生成 / 孫梅芳
10月6日,欣逢農曆八月十五,是華人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家人們在這天都要聚在一起團圓過節,就像天上圓滿的滿月一樣。但很多人不知道,這一天也是月光菩薩的聖誕。月亮綻放溫柔皎潔的月光,一直都被世人視為清淨、寧靜與光明的象徵。
月光菩薩是東方三聖之一
月光菩薩,全名月光遍照菩薩(梵名Candra-prabha),又稱月淨菩薩、月光普照菩薩。
《藥師經》記載:「於其國中,有二菩薩摩訶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無量無數菩薩之上首。」月光菩薩在東方淨琉璃世界中,與日光菩薩並排侍立於藥師佛左右,合稱「東方三聖」。
藥師佛發十二大願救度眾生,月光菩薩作為右脅侍,專司破除眾生內心的貪瞋癡,祂所綻放的清淨之光,正是熄滅這三把心頭火的慈悲甘露。
與藥師佛的父子因緣
《覺禪鈔》記載,久遠劫前有一位醫者與兩個兒子,三人以救濟眾生為志,精勤修行、廣行布施。電光如來見其善行,讚歎並賜名父親為「醫王」,二子為「日照」、「月照」,後來醫王即成藥師佛,二子則分別為日光菩薩與月光菩薩。
此後,父子三人立下大願,誓救六道一切有情的病苦與無明,這就是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共同協侍藥師佛的因緣(註)。
註:西方三聖「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也和東方三聖一樣,都是父子三人一起成就佛道。
青蓮托月 清淨光明的示現
月光菩薩法相莊嚴,與一般菩薩相好無異,其形象多為頭戴寶冠,冠中有月輝,身穿菩薩法袍,佩以瓔珞裝飾,右手持青蓮,蓮花上端鑲嵌一輪明月。
這輪明月的光芒,象徵在黑暗中發出明澈的光輝,不炙熱、不強烈,卻能直照三千大千世界,導邪入正,而且充滿慈悲。
捨身布施 月光王的無我大願
《佛說月光菩薩經》記載,北印度賢石城有一位月光王,心懷悲憫,經常把財寶、衣食布施給百姓,讓人民安樂。
某天,有大臣夢見國王的王冠變黑,被鬼奪走,認為是不祥之兆,擔心有人要加害國王,月光王卻說:「盡我壽命,施於眾生,不得間斷。」
果然不久後,有個名叫惡眼的婆羅門進宮求布施,開口竟要月光王的頭顱,群臣驚駭,月光王卻微笑答應,並發願:
「我今捨頭,不求輪王、不求生天⋯,為求無上正等正覺,令未受化者迴心受化,已受化者速得解脫,得解脫者圓證寂滅究竟彼岸。」
當月光王毅然自斷頭顱時,大地震動,虛空散花。世尊說:「這位月光王就是我的過去世。」月光王捨身布施,只求大願:希望尚未有緣修佛眾生,可以接觸佛法,踏上解脫之路;希望正在修行的人,可以速得解脫;希望已得解脫的人,可以盡快成佛。
清淨光從哪裡來?
月光菩薩的光,不只是外在的明月之光,更是內在的清淨光與慈悲之光。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開示:「色身要靠吃飯來攝取資糧,內在的心靈也一樣需要資糧,那就是清淨的光、智慧的光。印心禪法就有這種清淨光、智慧光,來到印心道場,自然就可以接到。
得到清淨光、智慧光以後,不但可以改變體質,也會變得很有氣質。在觀念上,會以整體觀的角度來待人處事,格局會變大,還會改正壞習慣,這都是清淨的力量。
這種光會讓人自在法喜,心中沒有牽掛,充滿慈悲的愛心。這種慈悲心是無為的,是從內在自然發出來的力量,而且所想所做的,都是為了大眾,不再只是為自己。」
當一個人生起同體大悲的慈悲與愛心,生活自然會變得自在順遂,智慧也會逐漸開展。清淨與慈悲的力量,會潛移默化地提升人格與修養,讓我們待人處世更加圓滿。
清淨心是最好的滅火器
現代人心中常有三毒纏繞:「貪欲不止、瞋恨易發、癡迷無明」,讓生命充滿痛苦煩惱。真正能熄滅這三把火的,不是求神拜佛,而是內心的清淨與慈悲。
透過禪定,讓心慢慢靜定,與佛菩薩相應,就能得到清淨之光,讓內心如圓月般圓滿光明,照見煩惱的虛妄,自然化解貪瞋癡的糾纏,如此便能在紛擾的紅塵俗世中,為自己點亮一盞不滅的明燈,也能為身邊的人帶來溫暖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