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瑛宗文學館—百年建築變身文學基地

龍瑛宗文學館—百年建築變身文學基地

座落於新竹縣北埔國小旁的龍瑛宗文學館,前身是日據時期北埔公學校的老師宿舍,擁有百年歷史;歷經整修後恢復原貌,華麗變身為帶有濃厚日式建築色彩的文學基地,紀念日據時期出身北埔的著名客籍作家龍瑛宗。

文/溫欣儒
攝影/顏志倫
圖片提供/龍瑛宗文學藝術教育基金會

位於新竹縣北埔鄉長興街、北埔小學旁的日據時期北埔公學校宿舍,約建於1916年前後,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是新竹縣文化局列管保護的歷史建築。由於年代久遠,木造建築因缺乏管理維修,被白蟻等蟲害嚴重侵蝕。新竹縣文化局於2017年展開調查研究及規劃設計,前後歷時3年竣工,才有了今日的龍瑛宗文學館。

在陽光和樹蔭的映照下,站在距離北埔老街僅200公尺的龍瑛宗文學館前,顯得格外愜意,濃厚的文學氣息吸引不少人前來感受其文學魅力。龍瑛宗文學館為一棟日據時期木造雙併建築,歷經整修後,外觀及室內完整恢復了原本的日式樣貌;其簡樸純淨的擺設格調,更凸顯出龍瑛宗在世時的文靜風格,帶出現代社會難得一見的悠閒寧靜。

提起文學,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台灣第一才子呂赫若、吳濁流及張文環等著名作家,卻沒有多少人認識這位透過日文寫作,以文學新生姿態躍上日本文壇的傳奇人物龍瑛宗。

龍瑛宗被譽為抗戰期間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堪稱跨越語言藩籬的傑出文學家。1937年,27歲的他以處女作《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入選日本《改造》雜誌懸賞創作獎,並在1942年代表台灣參加第一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

前期,他主要是以日文撰寫作品,後來台灣光復後,讓慣用日語的他,一夜之間面臨語言轉換的問題,導致其文學之路停滯。不過,這位文學長跑健將在輟筆近30年後,竟突破語言障礙,首次以中文寫出小說《杜甫在長安》,再次榮受文壇肯定。

耗時10年覓得文學基地

隨著時間流逝,文學在現代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台灣文壇矚目的文學作家及作品,皆已隨著上一代的記憶日漸模糊消散,龍瑛宗便是其中之一。龍瑛宗文學館的創立,除了讓即將被塵封的他及其一生的中日文作品,再次呈現於世人眼前,也讓北埔的孩子多了一位值得效法學習的對象。

提及最初創建龍瑛宗文學館的目的,現任龍瑛宗文學藝術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同時也是龍瑛宗孫女的劉抒苑表示,是為了實現父親劉知甫在世時的心願;10年來,她父親從未放棄成立龍瑛宗紀念館,但在時空背景的受限下,沒有資金援助,也找不到合適地點,所以遲遲無法成立。

為文學館尋找據點的過程,可說是一波三折;劉抒苑娓娓道出這些年來,曾遭遇不少波折與困難,原先她想回北埔家鄉,從故居著手建設類似莎士比亞館的紀念館,但因龍瑛宗自17歲負笈台北後,便未曾返鄉,因此故居早已轉賣他人,不再屬於劉家產業。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