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覺妙宗明(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總教授師)
生活中以「三寶」象徵最珍貴事物的例子相當多,例如東北三寶是指人參、貂皮、烏拉草;天有三寶是指日、月、星;地有三寶是指水、火、風;人有三寶是指精、氣、神。
至於佛教的三寶,如「無事不登三寶殿」是指平時沒有修行的人,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時,會到寺廟的佛殿祈求三寶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琉璃光佛」大發慈悲,賜予他智慧與力量處理棘手的問題。
身為佛教徒,皈依三寶是不可少的一環。三寶是信仰佛教的核心,因為所皈依的三寶可以救度眾生,離苦得樂。三寶之所以為「寶」,顧名思義,是因其具有以下特性:
- 世間稀有且珍貴。
- 具有清淨、光明的特性。
- 具有不可思議的大威德力、大生命力、大智慧力和大超能力。
- 具有莊嚴眾生、成就眾生的力量。
- 具有最上、第一殊勝、不生不滅、永恆不變的常寂光淨土。
但是佛教發展至今已2,500多年,經過第一個1,000年的正法時期、第二個1,000年的相法時期,以及2,000年以後一直到現在的末法時期,對於三寶的界定及內涵,隨著時空變遷,因為不同時期的見地、修證境界的高低,而各有不同。
小乘佛教的三寶
佛教的皈依三寶,皆指皈依「佛、法、僧」,大體一致,但三寶所指的內涵卻大不相同,小乘佛教(指聲聞、緣覺)的三寶意涵如下:
◉ 佛寶:指化身佛的丈六金身。根據《傳燈錄》的記載:「西方有佛,其形丈六而黃金色。」寺廟的佛像大多鑄造成丈六金身(約18尺),而一般人的身形平均只有八尺左右。
◉ 法寶:指佛陀所說的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
◉ 僧寶:指證到四果的「阿羅漢」聖者。
大乘佛教的三寶
大乘佛教皈依的三寶同為皈依佛寶、法寶、僧寶,與上述小乘佛教相同,但內涵有很大的差別:
◉ 佛寶:指諸佛的三身(報身、應化身、法身)。
◉ 法寶:指佛陀所說的菩薩六度波羅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 僧寶:指已修至十地菩薩境界的聖者,稱作「十聖」。
無上乘佛教(佛乘)的三寶
無上乘佛教(即佛祖禪宗)皈依的三寶同為皈依佛寶、法寶、僧寶,如前述的大、小乘佛教,但無上乘佛教的三寶內涵境界,則高出大乘、小乘不知凡幾。
◉ 佛寶:指報身佛。報身佛皆在佛國淨土,不在人間。
◉ 法寶:指法身佛。法身佛在虛空界,如電子般充滿在整個虛空,無所不在,如觀世音菩薩是法身大士,能「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道理即在此。十方諸佛共一法身,皆無所不在。
◉ 僧寶:指應化身佛,尤其是指來到地球修行,具有色身且已證道的聖者。
佛祖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對皈依三寶的開示是皈依報身佛、法身佛及應化身佛,而此三尊佛其實是一尊佛,是一尊佛的三個身,正如人有「靈、魂、魄」三身,當人修行成就了佛陀,就是三身成就,也就是「靈」成就了報身佛,「魂」成就了應化身佛,「魄」成就了法身佛。而證道的聖者,三身集成一身,這是修行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