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覺妙宗明(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總教授師)
釋迦如來原本就是一尊古佛,應化來娑婆世界(地球)是本著偉大、慈悲、智慧的救世本懷,降生在印度的一個小國迦毗羅衛國(現今的尼泊爾),成為國王淨飯王唯一的太子,名「悉達多」。而「釋迦」是族姓,「牟尼」是慈悲的聖者之意。
世尊救世的本懷
悉達多太子出生後沒多久,母親就去世了,由其姨母撫養長大。太子天賦異稟、聰慧過人,看清了人世間浮華背後虛幻的本質,以及生老病死、空苦無常的痛苦,於是苦思:「難道人一定要過這樣的苦日子嗎?要如何解脫這種空苦無常、生老病死的生命歷程?」
為了幫助世人解脫這些痛苦,悉達多太子毅然決然地放棄繼承王位及溫馨的家庭,離家到山裡追隨仙人修行,以期探索生命的真理,找到解脫生老病死的方法。
經過6年苦修,仍未找到方法,更因為日食一麻一麥而瘦骨嶙峋,悉達多太子知道苦修無益,有一天,來到一棵菩提樹下禪定,並發下大願,若找不到解脫的方法,就不起於座,坐化在菩提樹下。
這種修行成就的精神力與決心,驅動祂深入禪定,終於在某一天晚上深入禪定時,進入身心世界的法界,發現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像一顆顆星星閃耀放光,即所謂「夜睹明星而開悟」。
祂終於大徹大悟宇宙人生的真理,並了解生老病死的解脫之道。但祂又沉思,自己證到的宇宙人生真理是如此微妙,即便想告訴世人,他們會相信嗎?世人若不相信,而加以毀謗證道的聖者,會讓他們下地獄,這不是慈悲的世尊願意做的。
於是祂想就此坐化,進入涅槃,直接離開人世。此時大梵天王(統天大佛的應化身佛之一)已感知釋迦如來的想法,便由天上火速趕到釋迦如來的面前,苦勸世尊:「您所證得的微妙解脫大法,可以救度無數的人,雖然不相信而毀謗的人會因此下地獄,但畢竟相信您、追隨您而得度的人還是很多。為了成千上萬期待因您的傳法機緣而修行解脫的眾生,請您還是留下來宣揚所證到的佛法,否則世間人根本沒有機會解脫成佛。」
釋迦如來慈悲心一動,接受了大梵天王的勸說意見,決定返回人群,宣揚祂所證得的妙法,教化眾生,以期有緣眾生轉迷成悟,離苦得樂,普度眾生,同成佛道,永享無疆之休。
人人心中皆有自性佛
釋迦如來出定後,說的第一句話最為重要,祂說:「奇哉!吾以佛眼觀眾生,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顛倒執著,不能證得。」
世尊的意思是說:真是奇怪呀!我(世尊)以修證的佛的大智慧力來觀眾生,發現所有人類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尊尊貴的佛,這些眾生的靈性本來是佛(會放光的靈體),只因太執著外在的「假我」(暫時存在於人體軀殼的我),放不下透過感官覺知的世間事物,以致忽略內在尊貴的靈性(佛種)的存在及其重要性,不知道如何讓自己這尊佛(自性佛)透過修行回到佛國淨土的家,真的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