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詹珮蓉 圖片提供 / 陳智謙
安孫好食創辦人陳智謙並非農業專業,因為一心想推廣宜蘭家鄉的優質農產品,毅然決然在2019從電子業辭職,自創品牌「安孫好食」,整合小農產品加以推廣。從宜蘭北門黃昏市場開始,他堅持販售當季蔬果,逐漸累積口碑,接著轉戰線上平台。
2020年新冠疫情來襲,迫使市場關閉,陳智謙果斷地改為全面線上販售,反而成功讓營業額暴增,甚至在疫情後成立門市。面對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他保持彈性、勇於嘗試錯誤,「創業像是玩電子遊戲打怪,從破關的過程中會鍛鍊出技能及沉著的心態,未來就能冷靜地應對更大的挑戰。」
疫情期間 營業額逆勢上漲
受到返鄉務農的老同窗邀請,熱愛挑戰的陳智謙踏上創業之路。此前,他們經常一起在台北販售小農食材,有感於好友為種植有機無毒蔬果付出的心血,認同對土地友善的有機農法,再加上想要以自己過去在職場累積的經驗挑戰自我,於是在2019年返鄉創辦安孫好食,致力進行農產品的整合及行銷。
起初陳智謙認為,最直接快速推廣宜蘭在地有機無毒食材的通路,是黃昏市場的上班族和婆婆媽媽們。基於對農產品新鮮度的重視,他堅持不在夏天賣高麗菜,架上陳列的都是當季蔬果,漸漸累積一定的客群。
為了打響品牌名號,陳智謙廣開銷售通路,同時經營實體及線上平台,拓展客群及口碑,比方推動學校家長團購、到台北的假日市集擺攤等,也與外送平台合作,於是一群支持小農的忠實粉絲慢慢成形。
但正當公司剛站穩腳步時,疫情卻打亂了原本的規劃。陳智謙說,「當時疫情越來越嚴峻,很多人擔心感染,不敢到市場買菜,紛紛詢問我能不能線上訂購,再寄送到他們家裡。」以前多數人喜歡到市場現挑現買,他從沒想過在線上平台賣菜能讓消費者埋單,但疫情改變了顧客的消費習慣。
市場封閉的消息發布後,陳智謙只有短短8小時的決策時間,他徹夜未眠,苦思如何度過這次危機。後來他看好網路銷售的潛力,決定退出市場販售,全力經營線上平台。
幸而他抱持勇於嘗試錯誤、保持彈性經營的精神突破挑戰,即使當時Line的官方帳號還不普及,但他自行研究並運用在商品訂購上,相較過去使用群組,更能保障顧客隱私,也可維持服務品質。
雖然當時面臨人力有限及作業流程不夠明確等挑戰,但也因為這個決定,又遇上疫情期間民眾在家自煮的需求攀升,掀起搶菜潮,反讓營業額逆勢成長。「那段時間真的十分忙碌,客人剛下單就立刻匯款,等著我們交貨。」陳智謙笑著說。
成立門市推出自有品牌加工品
創業者如何因應市場及大環境變動,做出精準決策帶領公司前進,可說是一大挑戰。陳智謙坦言,很多時候心裡沒有答案,也難以求助身旁的親朋好友,比方遇到疫情時,是要堅持繼續在市場擺攤?還是改變經營策略?「有很多人都對我說,創業太辛苦了,勸我放棄。」但因為還要考量員工的未來,這個決定實在令他傷透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