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乖是反映我們自身

孩子不乖是反映我們自身

文/謝璦竹

叫你早點起床就是不聽,你又要遲到了!」

「字這麼醜,給我擦掉重寫!」

孩子不愛讀書、總是哭鬧、做事拖拖拉拉,甚至還會說謊,這時父母該怎麼辦?小孩不懂事,父母就要教。然而,父母嘴巴都說乾了,小孩就是教不聽,怎麼辦?

每個人做父母都有第一次,面對小嬰兒,有各種新手媽媽課程,但等到孩子長大會溝通時,父母反而不知道該如何教養小孩。舉例來說,前述列舉的這些話,我們是不是也常常會對小孩說呢?

年輕一代的父母現在都會讀書,知道教養小孩是學問,然而,很多父母讀了很多書,照著書本教小孩,卻還是感到很挫折,到底要怎麼做才好?腦跡諮詢師、親子專家陳子蘭為很多家長做過諮詢,她說,嬰兒從出生第一天就開始學習,雖然不會說話,也不認識父母,對這個世界感到既陌生又害怕,但嬰兒已經開始學習認識外界各種刺激,從此對事物就會開始產生對應的反應。

換言之,孩子對事物的反應,不會只因為大人所說的話就改變,而是因為感受。感受到被信任,有安全感,小孩就有信心去嘗試學習,但若感受不到,可能反而會產生防禦機制,表現出來的就是不聽話、拖拖拉拉、說謊、不愛讀書、哭鬧等,用一句話來說,這些都是一種消極攻擊的表現。

陳子蘭說,觀察到孩子出現某種行為時,父母可能會直接想去解決這種行為,例如小孩不唸書,父母就逼著小孩讀書;小孩說謊,父母就罵他是壞小孩。這種直覺式的反應,其實正好反映出父母的束手無策,只好拿出大人的權威去處理。

防禦機制是天生的自我保護機制,想要保護自己的慾望愈強,對人就愈容易產生敵意,對誰都不信任,把心房關起來,因此防禦機制是一種消極攻擊。陳子蘭說,除非自己覺察到防禦機制的升起,並且面對它,才能產生良好的情緒,進而控制情緒、解決問題。

自我覺察才能認識自己

小孩對於情緒的控制很難像大人那樣熟練,然而,身為大人的我們,往往也同樣會被情緒牽著鼻子走,所以會說出帶有攻擊性的話語,像前述的恐嚇句、否定句、禁止句。說出這些負面句子時,代表我們失去了自我覺察力。所以,要教養小孩,首先自己要先成為真正的大人,「情緒的大人」。我們可以在情緒升起時,觀察它,看著它,對它說:「嘿,我看見你了喔!」有選擇,才是大人;沒有選擇,那仍然是小孩。

《佛經》記載了一個釋迦牟尼佛的故事,一位怒氣沖沖的婆羅門,突然跑來對釋迦牟尼佛破口大罵,因為族人為了向世尊求法,紛紛出家。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