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意在透過科技減輕醫護人員負擔,使醫療服務更有效率、更確實地執行。就產業趨勢來看,前端預防及後端復健會是未來發展的兩大重點,產業思維也從發病後才治療的型態,轉變為更重視患病前的預防、預測、個人化管理及主動參與。台灣的醫療照護服務品質佳,資通訊技術成熟,智慧醫療可望成為台灣可輸出產業。
智慧醫院的推動,是透過電子病歷和系統跨平台醫療整合,利用行動裝置,改善醫院作業流程,讓病患享有更高醫療品質,同時降低醫護人員工作量,減少醫療疏失與糾紛。
遠距照護系統透過居家生理量測設備,應用資通訊技術,結合醫療照護服務提供單位,串聯各式居家、社區與機構服務式之照護系統,搭配人員訪視,可深入社區;建築的智慧系統也提供風險控管和安全防護,長照法上路後,照護機構的科技化必將加緊腳步,迎合潮流。
分享的概念由來已久,因資通訊技術發達及行動網路普及,供需媒合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達成。透過共通的網路平台及社群連結互動,讓閒置資源獲得利用,創造互惠的經濟價值,使用而不擁有、以租代買的風潮,也有助於改變過度生產的現狀,有益於環境永續發展。
共享企業服務模式在各地面臨適用法規的問題,如何保留創新空間,鬆綁傳統產業,是政府的一項課題。隨不同型態和類別的共享企業崛起,也出現對共享經濟的反思,未來是會出現跨國的巨型企業,或由社群共同擁有平台,成為合作社的新型態,值得關注。
台灣空污問題愈來愈嚴重,如今已在世界各國排名中墊底,去年的量測結果,更是只剩花東及格,台灣幾乎全部淪為3級管制的污染嚴重地區,而始作俑者竟是政府!
台灣近十年的氣候指標全世界墊底,在環保署急著詢問主辦單位「台灣名次為什麼這麼差、哪些單位參與質性評估」的同時,不如重新檢視還有哪些台灣「不願面對的真相」,誠實面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