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本空、一切放下

心性本空、一切放下

禪宗的修行,不但注重身體健康和壽命的延長,也注重修行的成就,這才是真正的圓滿,注重身體的修行,當然也會更注重靈性的解脫,兩者合一才是大圓滿的成就。

Read more
在禪定中相應自性

在禪定中相應自性

修行除了守戒,還要禪定,才能夠生出智慧。而禪定要經過正定、大定、深定、妙定等層次,才能夠超越六根的意識、超越末那識(第七識)丶超越阿賴耶識(第八識),最後進入到菴摩羅識(第九識)真空智慧,也就是做到身空、意空、心空、業空,進入光明智慧。

Read more
皈依三寶的聖與凡

皈依三寶的聖與凡

真正的皈依是自性皈依真佛、真法、真僧、真師,但一般人都是皈依佛相、法相、僧相、人相,這些相並不能稱為「寶」,只能說是人皈依人、皈依相,並不是皈依真正的三寶。

Read more
人人都逃不過因果業報

人人都逃不過因果業報

即使是一輩子沒做過什麼惡業的人,當大限來臨時,一樣逃不過因果。因為他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造了業,,或是在過去累世中曾造過惡業

Read more
至高無上菩提禪

至高無上菩提禪

我們要超越身體和心理的障礙,然後才能禪的智慧力,這樣修的就是一種菩提禪、一種無上菩提禪,才是真禪。

Read more
修行首重開悟

修行首重開悟

如何開悟?就是要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修行。每個人的修行原因都不一樣, 有人是因為身體不好,希望藉由修行、禪定來強化體質;

Read more
佛性無動無靜 無來無去(下)

佛性無動無靜 無來無去(下)

要排除動、靜,就要突破第六意識和第七意識,也就是突破現在意識和過去意識;因為第六意識和第七意識才有動靜,第八意識本有的自性是沒有動靜的,所以說「動靜一如」。

Read more
【修行一定要禪定】禪定中智慧持續成長

【修行一定要禪定】禪定中智慧持續成長

在禪定中,心會更堅固,同時智慧也會持續成長。會發現自己的本性發出光芒,也會體會出這種自性本體的光芒是來自何處,你會去追求,也會明白,原來每個人都有同樣的靈體、同樣的靈光,而且都來自同一個生命本源。

Read more
佛性無動無靜 無來無去(上)

佛性無動無靜 無來無去(上)

所謂靜,要做到無欲,才能遠離客塵。既然是「客」塵,那麼「主」是什麼?就是自性;「客」是根塵,是五官意識,既然是客,就不能喧賓奪主,也就是不能以根塵來代替自性。

Read more
【修行一定要禪定】禪定才能超越三大阿僧祇劫

【修行一定要禪定】禪定才能超越三大阿僧祇劫

佛經上說,必須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一般認為,三大阿僧祇劫是指幾億幾萬年數不清的劫數,也就是要經過千百萬世,其實三大阿僧祇劫並非指時間的長短,而是你當下能不能克服身體及心理的障礙,若能再超越潛在意識—過去世的障礙,就能夠證到佛性的境界。

Read more
真空不空的圓滿智慧(下)

真空不空的圓滿智慧(下)

我們要讓自己的心達到真空世界,也就是把一切生滅現象,包括精神、情緒活動等,全部都真正空掉。什麼是真正空掉?就是去圓滿它,而不是逃避;那就可以把空變成真空。真空的心沒有罣礙、憂慮、不自在、不圓滿和不理想;如果能突破這個層次,就能真正體會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修行上就能看到自己的自性光。

Read more
【現代佛教三寶觀】有成就的修行人就是僧寶

【現代佛教三寶觀】有成就的修行人就是僧寶

僧寶,若以現代社會的型態來看,應該更擴大地包含所有的修行人。但如果要稱之為「寶」,必須是成就的修行人,否則不足以稱為「僧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