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禮祭孔  闡揚尊師重道

古禮祭孔 闡揚尊師重道

古禮是文化的延續,也是精神的傳承。每年教師節,各地孔廟紛紛舉行釋奠典禮,感念至聖先師孔子傳承儒家思想教化的智慧。除了感受典禮莊重的氣氛,儀式中的樂舞有何意義?典禮有何可觀之處?與尊師重道又有何關聯?值得後人細察與仿效。

文/陳昊安
圖片來源/台北孔廟管理委員會

每年928是孔子誕辰,全台各地孔廟紛紛舉行祭孔典禮,以表示對先師的崇敬。典禮之中,八音齊奏,塑造莊重的氣氛,禮生隨著司儀的號令引導來進行儀式,佾生左手執籥(短笛狀竹管),右手執翟(雉尾),獻上佾舞,為典禮帶來高潮。祭孔典禮可說是孔廟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刻。

祭孔典禮又稱為「釋奠儀式」。然而,釋奠原本並非專為孔子所設。根據《禮記》記載,早在周朝時,國學(官辦學校)四季均舉行釋奠儀式以紀念先師。當時所謂的「先師」,泛指所有對教育有貢獻而已逝世的教師,他們是釋奠儀式所祭祀的對象;到了隋朝,孔子被尊為「至聖先師」後,釋奠才成為祭孔典禮的專屬名稱。

釋奠佾舞蘊含禮教

依據自古流傳四時祭祀的時辰,釋奠儀式於上午6時舉行,大致分為3個段落:前段包括擊鼓、就位、啟扉、迎神等,中段進饌(獻上供品)、上香、行三獻禮、恭唱祝文,之後撤饌、送神、焚燒祝文與祝帛,望燎、闔扉、撤班、禮成。

全台孔廟的釋奠儀式多為明制,禮生著紫袍,樂生紅服,佾生穿著如桑葉初生的鵝黃色,唯「全台首學」台南孔廟採清制,所奏樂曲名稱及服飾均有差異,背後有其歷史淵源。無論如何,尊師重道的精神蘊涵在整個儀式中。

擔任台北孔廟祭孔典禮樂長長達30年的孫瑞金表示,禮、樂、佾當中,最重要的是「禮」,所有的儀程皆須由禮生引導,即使是擔任正獻官的地方首長也不得任意妄為;「樂」用於營造氣氛,祭孔音樂一字一音符,聽起來略為單調,但氣氛莊重,對演奏的樂生也是心境的鍛鍊,罕見的樂器也是可觀之處;「佾」中的每個身姿皆有其象徵意義,一個動作對應一字,四言八句,三個樂章,共96個動作,是典禮最引人注目的橋段。

孔子重禮,禮是節度、秩序,「對行為或態度鬆散的人具有約束作用」,孫瑞金說,包含在樂生的訓練當中,吹奏正確是容易的,「關鍵是行止儀態的訓練,也是在修習儒家的恭謹、謙和」。樂的本質是和諧、中庸,使人在聽的時候,能不知不覺的「守禮」;舞蹈則更進一步把「禮」表現在動作形態上,不只是停留在內心的感化,可以說樂、舞除了表達崇敬之外,本身就具有教化的作用。

仁在內 禮在外 

孔子懷抱淑世理想,周遊列國後,晚年回鄉,刪詩書、定禮樂、修春秋,對後世影響深遠;他秉持著「有教無類」的精神,將教育推廣至平民,其教不倦、學不厭的精神,為後人傳頌。

孔子嘗言:「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明示制禮作樂雖重要,如果人本身不帶著「仁」的覺醒,禮樂陶冶只會流於表面而無益。「仁」是敬天、愛人、惜物,胸中懷抱對萬物的關懷和尊敬,尊師重道亦為其一;「禮」是待人接物的方法、倫理制度等等。制度與文化會因時而變,內在的精神才是需保留的核心。

部分師長表示,在年輕學子身上,尊師重道的觀念愈來愈淡薄。透過參與古禮傳承、觀禮感念先師,回想過去受教不易、良師難得,尊敬之心自然生起;孔廟廟方也變化出各種活動,包含台北孔廟2008至2015年舉辦的「春祭」,嘗試以較現代化的方式舉行祭祀,縮短儀式與民眾的距離;週末常態演出的「雅樂舞」,透過文舞的普及內化教導;或者謝卡、留言板等,都是為了提醒民眾基本的尊敬和感謝之意。

傳承儒家文化 建立大同世界

孔廟是中國古代儒家文化的象徵,然而,身處在西方文化主導及全球化的趨勢下,傳統價值觀正逐漸崩解,《大學》有云:「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即是說,君子自己先做善事,再要求別人行善,先使自己沒有惡行,再禁止別人作惡;事事反求諸己,而後才能要求他人。

然而在一切講求效率與速度的現代社會,不論是國與國的聯繫,或是人與人的往來,大多以自身為主;以往被奉為圭臬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早就被拋諸腦後,取代的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甚至中國人自古在教育中非常重視的「修身」美德,不幸在現今社會中已然被忘卻。

因此,朱熹提倡的「正心誠意」與儒家講求的「內聖外王」更顯重要;「內聖」即修養,「外王」即治國、平天下。「修身」是儒家的起點,而後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達到「止於至善」,也就是成就德行完美的境界。但現代人不僅不以修身為度,不思反求諸己,反而喜將矛頭指向別人,這是社會不詳和、人心失序、國家紛擾不安的原因。

在現代社會所面臨的困境中,儒家文化正能顯現其歷久彌新的價值。古禮是文化的延續,也是精神的傳承,若說「人心不古」,失去了過去的善良敦厚,透過古禮或可找回那顆莊重、安住的心;如果人人皆能修得仁心,言行舉止合於節度,離孔子理想中的大同世界就不遠了。

佾舞是典禮的高潮

佾舞是典禮的高潮,向先師孔子致上最高的崇敬之意。

紅服黑皂巾的樂生

紅服黑皂巾的樂生,負責奏樂營造氣氛, 為儀式拉開序幕。

身著紫袍紫冠的禮生

身著紫袍紫冠的禮生穿梭其中, 是釋奠儀式的不可或缺的要角。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