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四大菩薩的精神

學習四大菩薩的精神


試聽,欲聆聽完整內容
歡迎訂閱《禪天下電子雜誌》
循環播放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在證道後,曾親筆寫下百餘首法語,收錄於《悟覺妙天禪師禪修語錄》一書,為弟子們在精進禪修中,開解真禪妙法的真實義。禪師法語精闢直捷、直指本心,有如醍醐灌頂,除令弟子開啟悟性,亦讓有緣大眾啟迪心靈覺醒之門。

文/覺妙宗明(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總教授師)

修行想明心見性,除了要有一顆開悟的心,更要有清淨心、智慧心、大願心及圓滿心,要從「修、行、證」三方面入手。修十脈輪清淨法,讓代表十法界的各個脈輪皆清淨;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說,十脈輪全部清淨了,就容易見性。

在「行」的方面,要修大悲、修大智、修大願(發大願)、修大行(菩薩行)。佛教中,代表「悲、智、願、行」的四大菩薩摩訶薩是我們修行的典範,這四大菩薩分別是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願地藏菩薩,以及代表大行普賢菩薩。悟覺妙天禪師曾對「悲、智、願、行」提出最究竟的開示:「大悲是度盡眾生;大智是無眾生可度;大願是降伏其心;大行是不住於相。」今分別要略說明如下:

◎大悲:度盡眾生

大悲心是一種拔除眾生苦難的大愛心。一般而言,度盡眾生是指度盡體內的眾生,因為體內的每個細胞都猶如一個人,皆有其個別的生命,眾緣所生,是名「眾生」;此外,尚有細菌也是不可計數,總共九大類眾生,如世尊在《金剛經》中指出:「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這些無量無邊的眾生,我們都要滅度它們的眾生性,讓它們淨化,讓它們放光而提升到無餘涅槃,最究竟的境界;換言之,就是讓它們都成佛,然後我們才有可能成佛。

大悲觀世音菩薩是「清淨」的代表,故又名觀世音淨聖。其大悲願心久遠劫前早已成就佛陀,佛名「正法明如來」,為普度眾生,倒駕慈航,重返人間,仍辛苦不懈,尋聲救苦,千處所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十方佛剎,無處不現身,救苦救難,廣大靈感,關懷一切眾生,救度一切眾生,利益安樂一切眾生,無有休歇。

悲智願行四大菩薩

佛教中,代表「悲智願行」的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願地藏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是我們修行的典範。(圖片版權:禪天下)

◎大智:無眾生可度

所謂大智,非指人的腦筋聰明,而是靈性的大智慧,俗稱般若智慧,其實是「智慧之光」,正如電燈泡,若要在通電之後放光,基本條件是燈泡內不能有空氣,必須真空;同樣的,人要得般若智慧,就要深入禪定,從意識界出發,要超越潛意識界(第七意識),進入阿賴耶識(第八意識);也就是從初定進入深定,再進入正定,此時內心清淨無波,遠離人間意識、潛意識,不再有眾生的煩惱、妄念、雜念湧出,也就是絕對的無識真空,「身空、意空、心空」。正如悟覺妙天禪師的法語:「萬法皆空歸性海,一塵不染證禪心」。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