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詹珮蓉
台灣18歲以下的學童近視人口比例占全球第一,近視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視力危機,除了華人重視課業的因素以外,過度使用3C用品更是一大主因。此外,3年來的新冠疫情,改變了學校的教學方式,線上教學讓孩子長時間盯著筆電或平板螢幕,使得孩童的近視問題加劇。
3C世代的孩童應如何保護視力?大學眼科醫師洪國磯表示,建立良好用眼習慣是預防近視的關鍵;一旦近視,需要即時矯正,避免日後成為高度近視,釀成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併發症。
每週至少11小時戶外活動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7年的調查,國小一年級兒童的近視盛行率達19.8%,到國二則高達85.3%。洪國磯表示,在7~8歲及13~14歲準備高中、大學升學考試的階段,是好發近視的年齡段,反應出大部分家長注重孩子的考試成績,孩子近距離用眼的時間無形中大增。
在兒童視力發展的過程中,眼睛會從遠視逐漸發育成正常的狀態,因此,家長須留意孩子平時近距離用眼的時長及距離,不要讓遠視的庫存提早用完。國民健康署指出,幼童視力多為遠視100~200度,幼兒園及小學低年級學童的遠視至少要保留100度以上,而小學中、高年級的遠視儲備至少要有50度以上,較能預防近視發生。
「其實不只是使用3C用品,只要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像看書、畫畫,都會提高近視機率。」洪國磯提醒。如何正確用眼?洪國磯提供3大護眼妙招,幫助容易暴露在網路及3C產品的孩童預防近視,分別是建立良好用眼習慣、適度安排戶外活動,以及維持營養均衡。
若孩子需要近距離用眼,可掌握「使用30分鐘,休息10分鐘」的原則;觀看書籍或電子產品時,須在充足的光源下,保持大約1個手肘(約35~45公分)的距離。
此外,安排戶外活動也能降低近視風險。國健署的近視防治研究計畫指出,每週進行至少11小時的戶外活動,能降低5.5成的近視率,一年的近視度數也可減少約12度。
因此,師長不妨鼓勵學童在下課時走出教室活動,家長也可趁假日帶孩子出外走走,因為戶外的光源能刺激視網膜釋放多巴胺,強健體魄的同時,也能守護眼睛健康。
如果想預防近視,孩子需要補充保健品嗎?洪國磯指出,一般而言,飲食均衡就足夠,建議孩子可多補充富含維他命A、C、E的蔬果。維他命A能幫助眼球分泌淚水,潤滑角膜、結膜,並維持視網膜柱狀細胞健康,可從綠葉蔬菜、水果及雞蛋中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