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物價大漲 打擊逆境家庭與孤困兒童

疫後物價大漲 打擊逆境家庭與孤困兒童

文/謝璦竹
攝影/顏志倫
照片提供/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社工第一次見到小愷(化名)時,他已經唸國小高年級,但身影卻很單薄,彷彿書包都能把他壓垮;後來才知道,小愷長年三餐不繼,窮食是他的日常,尤其到了暑假,沒有學校的營養午餐,就更加難捱。

小愷是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下稱兒盟)服務的對象之一,父親因吸毒而入獄,母親不詳,小愷是由奶奶撫養,但奶奶年邁,又患有心臟疾病而長期臥床,無力照顧孩子,反而是小愷每天帶著學校的營養午餐回家,與奶奶分食。

小愷喜歡打籃球,總是放學後自己一個人到公園投球,天黑以後,他就回家獨自晚餐、寫作業。

社工每週會為小愷帶一瓶牛奶和一盒雞蛋,也會不定期提供其他物資,後來改為將餐食補助款拿給小愷自行規劃運用,小愷聽話去買牛奶和雞蛋。第一次用補助款買牛奶後,小愷還將找回來的零錢還給社工,社工說他可以自己留著,懂事的小愷便將找回的錢一元一元地存下來。

兒盟照顧的逆境家庭兒童小愷(化名)喜歡打籃球,常常下課後一個人練習投籃。

「社工阿姨妳看,我已經存到300元囉!」補助5個月後,家訪時,小愷從書包拿出錢包給社工看,裡面是滿滿的一元銅板。打籃球得穿運動鞋,小愷腳上的鞋已經破了兩個大洞,但他仍笑笑說,「還可以穿啦!」

兒盟資源發展處資深總監陳雅惠說,上學期間有營養午餐,還可以打包,常常是這些逆境家庭孩子一天中最豐盛的一餐,甚至有時候還可以帶回家,晚餐接著吃,或是與家人分食,但到暑假就沒有了。

兒盟每年暑假都會針對偏鄉地區發送物資箱,一年大約送出2,000至2,500箱,內容包括米、麵,罐頭等耐儲存、可簡易料理的食物。

苗栗縣獅潭鄉8月初傳出一起人倫悲劇,一名採竹筍工人在一條農路上發現一家5口陳屍車內,經警方調查,疑似一對傅姓夫妻帶著3名子女輕生,孩子最小4歲、最大不過7歲。像這樣的悲劇,常令陳雅惠感傷不已。「很多家庭可能不知道該向哪些單位求助,最後被壓力壓垮。」

逆境家庭不減反增

像這樣的逆境或弱勢家庭,台灣並不少。「貧窮是相對的概念,雖然社會整體富裕了,但隨著貧富差距加大,從比例上看,逆境家庭反而增加了。」少子化雖是社會趨勢,但逆境家庭往往不一定生得少,陳雅惠說。

據兒盟觀察,需要幫助的家庭和孩子愈來愈多,以兒盟扶助的逆境方案弱勢家庭為例,由2020年的712位兒少,成長到2022年1,720位;2022一整年各方案服務的弱勢孩子也累計達6,607位。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