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謝璦竹 AI圖片生成 / 江玉涵
有道是,「三世姻緣」、「七世夫妻」、「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茫茫人海中,我們與他相識,進而結為連理,實是億萬分之一的緣分,應當善加珍惜。然而,今日不但離婚率越來越高,離婚後惡言相向的更不在少數。應該要怎樣做,才能擁有幸福美滿的婚姻呢?
已故知名作家張愛玲把另一半比喻為鞋,重要的不是穿著好不好看,而是舒不舒服。她用生動的比喻說明選對配偶的重要,「有人說,我選了一雙自認為很合腳的鞋,穿上後,卻把腳磨得鮮血淋漓,想扔掉,卻又捨不得買鞋時送的那兩雙小襪子。」
婚姻,是我們唯一一次親自選擇家人的機會;對的人,可以減輕你一半的人間疾苦。張愛玲說,「有的人進入你的生命裡,會讓你覺得人間值得,會成為你的光。」跟對的人過日子,就算日子平淡,經濟一般,我們也依然會隨時隨地感受到被理解、被包容、被珍惜、被滋養。
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配偶的選擇太重要了。就像選擇朋友,對方的涵養、品格與興趣,都是非常重要的。而選擇配偶,更要多考慮他的志氣與價值觀。
然而,不管怎樣挑三揀四,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嘉義陽明醫院心理師陳穎彥說,「婚姻是修行的一部分,我們其實是在跟自己的影子相處,就像在照鏡子。」
童話故事裡,小美人魚為愛捨去了尾巴,用聲音交換了雙腳,最後卻無法贏得王子的愛,似乎說明愛情與其選擇自己所愛的人,不如選擇愛自己的人?然而,小美人魚心中的自己是人類,卻不是人魚。當鏡中的自己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想像中的自己時,是否代表我們不愛自己?此時又如何能愛他人?
讓一讓 更多選擇
知名金鐘節目主持人、前主播沈春華最近出自傳,書中談到夫妻關係時,她說,夫妻之間不要忍,但要多讓一讓。要如何做到彼此容讓而甜蜜幸福?的確需要智慧。
子女的教育方式常常是夫妻爭執的一個爆點。沈春華作為一個優秀的媽媽,對孩子而言,反而可能成為一種壓力,她也曾經歷過一次反省。有次,她和丈夫因為孩子的問題起了爭執,先生說了一句:「她不是妳,我也不希望她是妳!」
她回憶說:「當時我感覺這句話講得很重,但後來我發現,面對孩子,我們往往在無形中產生盲點。過去我一直自認是很開明的媽,我們都認為自己給兒女最好的,但我們經常忘記,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經意地把自己的想法、觀念強加在他們身上。」
退休之後,先生老是宅在家,夫妻間聊的話題越來越少,沈春華開玩笑說:「我覺得還是不要放棄另一半,不然他們很可憐。」她舉例:「我現在在家做晚飯的機會就比以前多,上桌後請先生評評味道,兩個人就有共同話題啦。不過前提是我煮飯,他洗碗,大家各有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