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詹珮蓉 AI圖片生成 / 江玉涵
根據104人力銀行統計,員工離職原因的前3名依序是薪水太低(35.4%)、不喜歡主管的領導風格(26.2%)以及同事間的人際問題(23.5%)。人們每天平均工作8小時,一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投注在職場上,如果和同事相處不對盤、頻繁發生衝突,不但影響工作表現,還容易導致心力交瘁而離職。
CDA國際生涯發展諮詢師張愷箖指出,以當今跨領域、多元合作的職場而言,因為背景和價值觀等差異,同事間發生衝突幾乎無可避免,尤其是新鮮人和中高齡轉職者,因此,設定界線並懂得適時表達自我感受,是很重要的辦公室課題。
教育訓練首重團隊合作與尊重
張愷箖擔任職涯顧問時發現,很多年輕人因為剛從學校進入職場,還未能適應企業團隊的運作模式與精神,再加上價值觀落差,很容易發生職場衝突。
她以常見的事件為例,有些新人在完成教育訓練或工作交接後,仍覺得所學不足,即使前輩主動提供資料或問新人還需什麼幫助,新人也難以提出問題點。其次是價值觀的落差,可能讓新人感覺與其他同仁格格不入,或抱怨前輩不教等負面情緒,挫折之餘甚至會演變成自我懷疑。
職場新鮮人應如何定位職場心態,張愷箖建議,應先放下過度的自我意識,觀察環境並逐步學習。但這對於個人意識較強的年輕人並不容易,因為他們在家裡被父母百般呵護,但職場不會如此包容,如果在學校沒有學習團隊精神,很難立刻在職場有所發揮。
此時就需透過教育訓練彌補不足。張愷箖表示,她在教育訓練時,會安排每位工作者傳授自己的強項給新進人員,「這可以讓新人學到最精華的工作經驗,所以他其實是最幸福的。」
另一個容易遭遇職場衝突的是中高齡轉職者,他們可能曾任主管職,擁有豐富的學經歷,如今為了照顧家人,二度就業,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因此,當遇到不順或衝突時,通常只能忍耐壓抑,但由於自尊心強,如果主管要求必須學哪些內容,甚至多嘮叨兩句,可能就會引發情緒失控。
為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青銀共創被視為解方之一,讓青年人和追求事業第二春的退休長者共事,共同開創經濟產值。廣義而言,這跨足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個層面,藉由青年和長輩的交流合作,達到世代共融。另外,為緩解缺工問題,許多企業也開放高年級生職缺,但要使其發揮所長,做好跨世代溝通是關鍵因素。
張愷箖以一位二度就業的大姐為例,在協助她通過面試後,沒想到幾天後她又重新另找工作。大姐抱怨說:「這位年輕的主管,年紀都可以當我孩子了,一天到晚叫我做這做那的,連個『請』字都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