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6個飲食養生療法, 讓身體保持最佳狀態,天涼好過秋!
文 / 吳明珠中醫師
中秋一過,秋意特別深濃,氣溫逐漸轉涼,早晚溫差變化較大,秋高氣爽,所以氣候一般較偏燥,此時口咽部、皮膚、大腸均易感受燥邪,而引起口渴、鼻乾、皮膚乾燥、大便乾燥,如果一不小心, 呼吸道疾病就跟著來臨了。
中醫養生一向重視我國古代醫著〈內經〉所提出的「天人相應」的學術思想。這是因為人的生命活動與大自然息息相關,對於大自然的各種變化,人體必須與它相呼應。只有這樣,才能求得人體本身與自然環境和周圍環境的相互統一而保持健康。因此,順應自然、調攝精神、保養正氣是中醫養生學的三個主要內容。
順應自然,就是順從四時氣候變化,適應外界環境,使人體與自然環境協調,這是養生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內經.素問〉講:「陰賜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
中醫認為秋季是由熱轉寒、陽消陰長的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也隨夏長而秋收。俗語說:秋冬養陰。就是說要保養體內的陰氣,飲食方面的調適對滋陰潤燥最有幫助。所以秋季的養生重點以收養、養陰為主,在這節氣交接的日子裏,要保養身體最佳狀態,為接下來的寒冬作好準備!
秋天的6個飲食養生之道
一般食物方面,可參考選用一些甘淡人陰或酸甘養陰的食物:
1、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
◎銀耳: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肝醣,具補胃、潤肺生津、提神、養胃、益氣、健腦等功效,可改善咳嗽、痰中帶血、食欲不振等情形。
◎甘蔗:味甘性平,有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適用於口乾便秘、咳嗽少痰等症狀,是非常適合秋天食用的水果。
◎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消痰丶止咳、降火、清心等功效。適用於秋燥或熱病傷陰所致的乾咳、口渴、便祕及內熱所致的煩渴、咳喘、痰黃等。
◎芝麻:性味甘平,有養陰潤燥、補腎益腦、止咳平喘之功效。適用於陰液不足所致的腸燥便祕、皮膚乾燥等症狀。
◎蓮藕:性味甘平,富含澱粉、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尤其維生素C含量最多,是生津的良藥。
◎菠菜:性味甘涼,能滋陰潤燥、養血止血、通利腸胃。可用於口乾、腸燥便祕、貧血、便血等症狀。
◎豆漿:性味甘平,能補虛潤燥、清肺化痰。常用於身體虛弱、久病肺虛咳嗽等症狀。
2、少吃辛辣食物,多吃酸的水果
辣椒、炒炸、火烤的食物儘量避免並忌煙酒及熱性食品如鹿茸、肉桂等以免增加或引起喉痛、口乾、痣瘡或加劇呼吸疾病。秋天一定要少吃辛辣的食物,可防止肺氣太盛。肺氣太盛,會損傷肝的功能,為了強化肝臟功能,建議妳在秋天要多吃些酸味水果,以抵禦過盛肺氣的侵入。
酸味水果:
◎蘋果:性味甘、酸。可生津、潤肺、除煩、開胃、止瀉、通便。
◎石榴:性味甘、酸澀、溫。可殺蟲、止痢等。治便血、創傷出血。
◎葡萄:性味甘、酸、鮮食酸甜適口。能夠生津止渴、開胃。治腰痛、胃痛、精神疲憊。
◎芒果:性味甘、酸、無毒。具益胃、解渴、利尿的功效。
◎楊桃:性味甘、酸。可生津止渴、除熱、利尿。
◎柚子:性味酸、寒、無毒。能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腫止痛,適用於胃病、慢性咳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