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潔用品都含有界面活性劑,如果沒沖洗乾淨,就會殘留在杯盤上,然後混著食物一起被吃下肚,實在很危險!
文/高毓霠
東西很髒,只要用強效清潔劑來清洗就對了嗎?通常殺菌效果越強的清潔劑,所含的有害化學物質也越多。小心在無形之中,可能連健康都一起被洗掉了!
化學博士吳家誠教授提到,曾經有學生對他說:「老師,我家新買了一瓶萬用清潔劑,超好用的,不管東西有多髒,只要一點點,就可以洗得很乾淨,而且還有香香的味道喔!」他聽了不禁搖頭;因為只要一點點就可以洗淨的強效洗劑,想必一定摻雜了許多化學物質,或是在標示上隱藏了不能用的化學成分,再加上香味,如果邊洗邊聞,不就是慢性中毒嗎?但顯然這名學生只想到好用,卻完全忽略了隱藏在好用背後的問題,而這也是一般普羅大眾的想法,實在是令人擔心。
成分越複雜 毒性就越強
「只要是學化學的人都知道,清潔劑不但成分複雜,還有很強的毒性」,吳家誠教授指出,依不同的功效搭配不同的化學作用,像是洗廚房和刷馬桶,雖然在成分上可能會差很多,但不變的是,幾乎都含有會影響健康的化學物質。
此外,清潔用品都含有界面活性劑,否則無法讓髒污脫落,並由清潔劑吸附。然而,雖然界面活性劑的含量多寡和洗淨力有關,但並非含量越多就越好;因為只要沒洗乾淨,這些界面活性劑就會殘留在用品上,像是杯子或碗盤,結果又混著食物一起被吃下肚,危險指數最高!
檢驗單位曾檢測出市售洗碗精的界面活性劑不足;然而,「合成界面活性劑」太少,真的會洗不乾淨嗎?可是太多又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究竟劑量多少才是最適當的呢?
吳家誠指出,界面活性劑不需加太多,只要一點點,就能有清潔效果。根據我國規定,清潔劑的界面活性劑含量為15%,當清潔劑太多時,就會產生揮發有機物,其中二氯甲烷、對二氯苯、多氯乙烯、甲苯、苯、甲醛、乙醛等,都可能會有環境荷爾蒙效應及毒性或致癌物。
若清潔劑所添加的成分會揮發這些致癌物的有機化合物,就會對健康造成傷害。原則上,清潔劑只需一點點,就能清洗得很乾淨,使用太多反而容易殘留在碗盤上,要用更多的水去沖洗,一點也不環保。
只需一點點 就能洗乾淨
吳家誠教授指出,基本上,氯酚類的化合物都很毒,不只有致癌性,也會傷害環境,因此他不贊成在清潔劑中添加。
他說:「清潔劑為了達到去漬目的,多半含有強酸或強鹼成分,像擦玻璃的通常是強鹼,洗廁所的多為強酸,很容易會超出國家環保標章建議的pH值範圍。像廚房清潔劑的pH值不得大於9,但之前我曾抽檢市售各品牌,很多都高達14。更糟的是,萬一使用時沒戴手套,直接用手接觸,還會侵蝕皮膚。要是沒用完倒掉,等於是違法傾倒毒害廢棄物,變成污染環境的殺手。」
此外,很多人在打掃時,為了可以洗得更乾淨,都會混用不同的清潔劑;但一般人並不瞭解其中的化學作用,有時加錯溶劑反而會使清潔效果降低,或因酸鹼、氧化還原反應而產生高熱度。甚至作用太劇烈時,還會把清潔劑往上噴,造成人體灼傷。
因此,吳家誠教授絕對不買合成的清潔劑,因為含有太多不明的化學成分。他說他洗澡堅持使用天然棕欖油製成的肥皂,洗碗則用小蘇打粉,更不買牙膏,而是自己以肉桂粉、小蘇打粉及威士忌製作糊狀牙膏來使用。他說:「不用清潔劑,一樣能達到清潔的作用。」
不過,吳家誠教授並不建議大家自製肥皂,因為不懂化學物質原理的人,很容易會因調製錯誤而造成反效果。
讓油水不分離的「界面活性劑」
顧名思義,界面活性劑就是讓兩個原本不同性質且無法相容的物質,變成可以相互靠近;最常存在於清潔劑、肥皂、洗髮精或化妝品中。
它能把油和水混合,以及把污垢和水混溶,所以在清洗時,就能一起被水沖掉,達到除去污垢的功效。不過因為具有刺激性,再加上如果沒有特別處理,和廢水一起排入河川,就會造成環境污染。
吳家誠教授建議,杯盤使用前,最好再用冷熱水沖一次;用肥皂取代清潔劑,多使用天然或具有國家環保標章的產品,一樣也能達到很好的清潔效果。
市售清潔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清潔劑種類 |
可能含有的化學物質 |
對健康的影響 |
玻璃清潔劑 |
二甘醇 |
傷害神經系統 |
地板清潔劑 |
石油溶劑香精 |
損害皮膚及黏膜組織 |
馬桶清潔劑 |
多氯乙烯 |
對呼吸循環系統產生有毒及致癌性 |
衣服頑垢清潔劑 |
壬基酚乙醇酯 |
導致肝、腎受損 |
洗衣粉、萬能清潔劑 |
乙二醇丁醚 |
具有高毒性(歐洲國家已禁用) |
萬用清潔劑、玻璃清、潔劑 |
甲醛、氨 |
傷害肝、腎、骨髓及神經系統 |
洗髮精、沐浴乳、噴霧除臭劑、空氣清淨劑 |
白醋、水、茶樹油、香精 |
刺激呼吸道,有致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