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宋婉平 AI圖片生成 / 江玉涵
11月24日,欣逢農曆十月初五,是達摩祖師的聖誕。
一千五百年前,達摩祖師自印度遠渡重洋來到中土(中國),只為一件事:「傳佛心印」。禪宗印心佛法法脈,從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法會上傳給初祖摩迦葉尊者開始,一直遞傳到第二十八祖達摩祖師,奉師囑東來中土傳法,開啟了中國禪宗「見性成佛」的修行時代,達摩祖師遂成為中國禪宗初祖。
王子變祖師
達摩祖師,梵名菩提達摩(Bodhidharma),原是南天竺香至國國王的第三皇子,種姓剎帝利,本名菩提多羅。
因為香至王虔信佛法,因此從小聰明過人的菩提多羅,不但遍覽佛經,甚至還有自己精闢的見解。
當禪宗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到天竺弘法時,菩提多羅拜其為師,專心修行,發願要統一當時印度分裂的佛法思想,使佛法重新在印度振興起來。
般若多羅尊者見他志向遠大,便對他說:「你已博通各種法道,此後就叫達摩吧。」達摩就是博通的意思。
跟隨般若多羅尊者修行四十餘年,達摩祖師終於證得佛法真髓,並承接了佛心印,成為禪宗第二十八代祖師。
武帝問功德 祖師答沒有
般若多羅尊者在涅槃前囑咐達摩祖師:「等我滅度後六十七年,祢要到震旦(中國)廣傳佛法。」
達摩祖師謹遵師命,於六十七年後渡海前往中國,歷經三年艱辛旅程,終於抵達廣州,由當時的廣州刺史蕭昂,奉南梁武帝聖旨,迎接祖師赴金陵(南京)會武帝。祖師心想:「欲度眾,先度帝王。」便隨之前往。
梁武帝篤信佛法,不但普建寺廟、廣造經書、供養僧侶,自己也常誦經齋戒,便問祖師:「我建寺、印經、供僧無數,累積的功德大不?」沒想到祖師竟說:「毫無功德。」
關於這則公案,世人都以為是梁武帝張揚善行、著相求名,才被祖師否定功德,其實不然。因為行善不論大小,不論隱匿與否,都只是人間福報,是福德,不是功德。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開示:「在三界中,行有相善法,得三界福報因果,這是有相的福德。如果得遇明師,傳無相心法,修無相法門,得無相功德,這才是修行的真功德。」
悟覺妙天禪師進一步開示:「有相法,就是有為法,形成三界六道,一切無常,不能永恆實有,它的變化規則就是因果律。無相法,是宇宙生命的本體,是宇宙之心。所以修無相法門,可以真正成佛。」
梁武帝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佛法的表相,空有其表,不能改變因果,不能消除業障,當然也不能真正度眾,而且最重要的是,梁武帝自己不懂得要修行,所以祖師才說他毫無功德。
一葦渡江 面壁九年
與梁武帝話不投機,達摩祖師便離開北上,傳說祂腳踏一根蘆葦渡過長江,這就是「一葦渡江」的典故。後來祂輾轉來到河南嵩山少林寺,當時的住持是慧光法師,修的是小乘佛法。
山門僧智仁見這位膚色黝黑、滿面鬍鬚的長者自稱來自天竺(印度),便入內通報。住持慧光聽說高僧蒞臨,急迎相見;結果一見到祖師,心想:「怎麼長得如此模樣?」但他還是客氣地邀請祖師入寺。
祖師問起他們的修行狀況,慧光一一告知,祖師聽完表示:「修行不應只自度,還要度眾。修行是修心,每個人都有本心,本心就是佛,修行就是修這尊佛,至於其他外相,倒是不必太注重。」
慧光聽不懂,又擔心祖師這番言論與寺裡原有的教法衝突,影響僧眾修行,便婉轉地請祖師離開,祖師只好到後山尋找落腳之處。
不過,智仁比較聰明,覺得祖師說得有道理,就悄悄跟隨祖師。兩人一前一後走到一處山岩,祖師發現一個山洞,縱身一跳進去,突然洞裡竄出一道火光,只見一條火龍飛天而去,祖師笑道:「原來是火龍洞。」就住進去了。
祖師察覺洞裡能量強盛,拾枝葉掃淨後,就坐下來禪定,平日只吃點嫩草、喝點水,維持體力,其他時間都在面壁打坐。智仁暗中探訪,發現岩壁上竟印出祖師打坐的影像,十分驚歎,立馬回寺報告住持。
慧光這才相信祖師的厲害,親自前來請祖師回寺。祖師淡然道:「我在這裡住慣了,等時候到了,我自會回去。」就這樣,祖師在山洞裡面壁九年,奠定了中國禪宗以「禪定」為修行根本的宗風。
後來祖師回到少林寺傳法,傳的就是「壁觀禪定」,口訣是「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悟覺妙天禪師開示:「『外息諸緣』是放下本心以外的一切,不必執著。『內心無喘』是心裡沒有罣礙,沒有困惑,沒有擔心,一切稱心如意,暢通無阻。『心如牆壁』是這顆想要成就的向道心,要像牆壁那麼堅定,不退、不轉、不動、不移。這樣就可以進入佛道了。」
悟覺妙天禪師也提醒我們,這是祖師「壁觀禪定」的心法,大家要從禪定中去自我見證。
禪中無他心 定中無他相
達摩祖師在少林寺弘揚佛法,教弟子如何修禪定,就是要做到「禪中無他心,定中無他相」。
悟覺妙天禪師開示:「『禪中無他心』是禪中只有一種心,就是本心,本心直通智慧,直達佛國。所以禪定一定要住位本心,自然會充滿法喜、充滿喜樂。『定中無他相』是定中沒有生滅相,因為一切森羅萬象都是生滅相,雖然現在有了,不知什麼時候又滅了,很無常。但在定中,不會因這些生滅相而影響清淨的本心。那要有什麼相呢?要有真如實相。本心就是真如實相,若能相應本心,就能拋開一切森羅萬象,證到真如實相的佛的境界。真如就是佛,實相就是佛的世界。」
動禪養身 禪武合一
達摩祖師在少林寺時,發現僧人多靜少動、氣血不足、常生病,於是傳他們「達摩無相神功」,這是一種動禪,能強身調氣,排除寒濕濁氣。
祖師還發現,有些僧人在禪定時精神萎靡,難以入定,就在他們身上連擊18下,並要求他們設法抵擋。祖師每打18下,僧人就排步直立,呼濁吸清,掙腰運肘,凝神靜氣。打完之後,僧人個個筋暢神怡,精神百倍,禪定效果更好。
後來,僧人記下招式,成為少林拳的基本拳法。眾僧也開始習武練功,內修戒定慧,外練筋骨皮。內修禪,外習武;內外結合,禪武合一。
祖師傳的這套練身調氣的武術,讓少林寺武僧輩出,造就了日後「天下武功出少林,佛陀正法在禪宗」的美談。
深入人心 法相從禪堂到民間
在歷代流傳的達摩祖師畫像中,祖師都是頭戴風帽、雙目炯炯有神、額頭高廣、腮絡鬢、耳戴大環的梵僧形象,但在日本,祖師卻被製成達摩不倒翁,象徵「七轉八起」的百忍精神,無論跌倒多少次,都能重新再站起來。許多日本家庭和企業,常年供奉達摩像,政治人物競選成功或企業開張時,還會舉行「開眼點睛」儀式,祈求圓滿順利。
禪宗法脈 感恩傳承
當年,達摩祖師奉師命,東來中國傳佛心印。祂千里迢迢,把「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禪宗正法從印度帶來國,開啟「佛心傳心、佛心印心」的殊勝傳承,禪宗法脈一路續傳至中國六祖慧能大師而大盛,一花開五葉,廣度有緣。
今天我們得以聽聞佛法、修行印心佛禪,皆承祖師之德,吾人應特別感恩達摩祖師與歷代祖師宗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