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保養 遠離感冒

入秋保養 遠離感冒

時序由夏入秋,由於晝夜溫差大,氣溫忽冷忽熱,是各種疾病的多發季節。此時口咽部、皮膚均易感受燥邪,需注意預防感冒、支氣管炎、氣喘、胃病、心血管疾病及過敏性疾病的發作。而要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除藥食補外,還可透過禪定調養內在氣的運行,以轉化體內的正能量,氣血一旦通暢,可以提高抵抗力,如能做到,則疾病不生。

文/潘人維
攝影/呂詩曼

秋冬養陰益氣 當令蔬果潤補

從中醫養生角度,中醫師吳明珠表示,中醫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是由熱轉寒、陽消陰長的階段。

因此,秋季的養生重點應以收養、養陰為主,保養體內的陰氣,讓生理活動隨之秋收,冬季來臨而陽氣潛藏作好準備。

然而秋天的主氣是「燥氣」,燥氣能傷人津液,使人的體液減少、皮膚變得乾燥,要注意防止秋燥對肺氣的損傷跟口乾咽燥,和自體免疫性疾病的發作或加重。

飲食作息上以:多水果、蔬菜,少吃辛辣食物,以潤清燥;多喝開水、淡茶和湯,以水解燥;心平氣和、睡眠充足,以靜化燥;適當運動,以動禦燥。值此季節交替的日子裡,衣著應注意適時的添加,要保養身體最佳狀態,為接下來的寒冬做準備。

可以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當令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多吃些酸味、甜味的果蔬,因中醫有「酸甘化陰」之說,這些水果可起到生津補液的作用,也就是能夠很好的「養陰」。

要注意的是,立秋之後,瓜果類及生冷食物,都應盡量少吃,以免損傷脾胃的陽氣。

善用名色呼吸 長養能量元氣

此外,若要搭配藥材,宜選用具有益氣養陰生津,養血潤燥之品,不宜採用過於滋膩或辛熱之品,以免增加脾胃的負擔或更加化燥傷陰。吳明珠提醒說:「進補須依個人體質狀況,不是多多益善,以免適得其反。」

除食補與藥膳外,古人更強調在這一季節裡思想要清淨、安寧,不讓意識外馳,若搭配善用自己的先天本能-名色呼吸,吸取大自然、大宇宙的生命能量,將天地靈氣長養於體內,透過名色脈輪此一能量中樞,將能量元氣巧妙的導引活化全身細胞,等於是讓負責保衛人體健康的免疫系統,得到源源不絕的後勤補給,這樣身體的免疫系統自然能負起對抗病菌入侵的任務,讓身體免除流感的侵襲。

我們也可透過專注名色脈輪的禪定,接通天地,清淨身心,避免或減輕疾病的發生,常保身體安康,同時,禪定也可淨化身心靈,讓靈性獲得提升,這些都是值得推薦的最佳大自然養生之道。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