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意外頻傳  Google、Apple研發踩剎車 自駕車何時才能行?

死亡意外頻傳  Google、Apple研發踩剎車 自駕車何時才能行?

自駕車最大的問題還是在如何做好自我學習的功能,因為道路是非常複雜的運輸場域,自駕車對於電腦資訊傳輸與感測系統的讀取、分析、判斷必須很精密。

文/鄧鎮銘、謝明媛
攝影/顏志倫

汽車產業的發展,也是循序漸進,從古代的人力車、馬車,發展到汽車,現在則進展到無人自駕車,是隨著工業發展而演進,並沒有跳躍式的前進。自駕車是從2005年開始,當然還是由美國開始引領市場。

美國的工業與科技發展是軍工複合體,像航太科技、登陸月球、或是地雷搜索、拆除炸彈等,這些都需要無人自動設備去完成任務,這就是自駕車概念的源起。

自動裝備需要的元素,包括晶片、快速雲端運算、感測器等,這一塊的整體市場,美國預估有7兆美元的胃納需求,無疑這是一塊超級大餅,全球許多新創公司都在瞄準這波即將到來的巨大商機,例如Embark、Waymo、Starsky Robotics、Tesla等,甚至豐田汽車去年宣布投資5億美元購買Uber優先股,傳統車廠也被迫得加緊在這領域的競逐。

自駕車產業近年來可說是欣欣向榮,被視為下一個最有潛力的經濟市場。除了Google、Apple、Uber這些知名新創公司投入了鉅額資金在自駕車的研發上,國際多家重點汽車廠,包括Ford、Chrysler、Mercedes-Benz、TOYOTA等,也都紛紛投入,大家都想搶得先機,分食這塊市場大餅。

 但這些科技設備並不是獨家可以研發,必須聯合開發;因為自駕車不只是自動車的概念,而是一系列高科技設備的整合,包括高速運算系統、感測系統、圖資系統、車速精算系統等,都是高科技精密設計,無法一家公司自行完成。

安全不塞車、省時省錢 自駕車潛力無限

自駕車之所以會成為運輸產業的主流趨勢,是因為自駕車會幫助解決現階段交通運輸上的諸多問題,例如自駕車能夠自動調整剎車次數、加速模式、車距與車速等,可以緩解令人頭痛的塞車現象。不但節省駕車人的時間、也可省下燃料,甚至挽救一些無辜的生命。

根據柏克萊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只要在車潮中混合一定比例的自駕車,就能有效緩解壅塞情形,甚至將整體車速提升至兩倍,解決塞車窘境。

而且自駕車可以讓塞在車上的人,同時可以處理私人的事情,像車體空間可以成為行動辦公室,繼續與公司同事執行即時視訊會議,節省時間;也可以在車上閱讀、聽音樂、寫計畫、聯絡事情、放鬆心情等,不會像現在塞在車陣中既苦悶、又生氣。

自駕車還會自動學習,系統一旦學習了「知識」,便不會遺忘,同時不同的車輛還會相互學習彼此的資料。自駕車並非僅是一輛自動化駕駛的交通工具而已,有關道路基礎設施訊息、穩定的通信與交通信號設施等,自駕車都必須裝置精密的感測系統,具備讀取、分析、判斷訊號的能力,才能在車輛行進的分秒差距裡,掌握即時的交互資訊,做出正確判讀,維護行車安全。

另外,自駕車不會分心,系統從來不會做出駕駛以外分散注意力的動作,像睡著、看手機等,因此會更安全。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