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創新農業 魏瑞廷區塊鏈打造池上米 成功外銷國際

用科技創新農業 魏瑞廷區塊鏈打造池上米 成功外銷國際

10年前返鄉的青農魏瑞廷,去(2018)年正式將區塊鏈導入傳統稻米種植,打造一份全球共通的透明生產履歷,將台東池上米成功外銷到許多國家,不僅英國金融時報特別跨海報導,連梵諦岡教宗也吃到他種的有機米。

文/陳羿緻
圖片提供/禾穀坊魏瑞廷

近幾年,區塊鏈概念是非常熱門、經常被討論的創新議題,但一般人談到區塊鏈,大多想到的是虛擬貨幣或是高端科技,然而,來自台東的青農魏瑞廷,卻大膽抱持實驗精神,首創將區塊鏈導入稻米的種植產銷,並因而成功將台東池上米外銷至中東、香港、美國洛杉磯等地,近期甚至連西非地區也在商討洽談中。

提及返鄉務農的機緣,魏瑞廷表示,他原本完全沒有打算要成為農夫,小時候因為家裡務農,寒暑假都要幫忙農事,因此一想到下田就害怕,想盡辦法努力要考上遠一點的大學,離開家裡到其他城市讀書,一路念到博士班,也考上了公職,原本計劃到學校教書,或從事與森林、自然資源相關的研究工作,沒想到家裡的一通電話,改變了他的生涯規劃。

10多年前,他爸媽標下了一塊退輔會台東農場委託種植的農地,開始耕種有機稻米,但由於當年大家對於有機的價值還不是那麼重視,有機稻米的成本與售價又相對較高;2009年,他接到媽媽一通求救電話,感嘆收割後的稻穀都沒有人收購,整批滯銷,請他回家幫忙想辦法處理,而孝順的他,因此回到台東,開始了返鄉青農的生活。

勤跑市集 透過FB書寫稻米的故事

回家後,農事的勞苦自然不在話下,但最艱難的是銷售端也碰壁,他回憶當時首度載著7箱米,從台東開車到台北參加擺攤展售,但因為品牌沒有知名度,擺了兩天,總共只賣出6包米,結果雖然令他相當失望,但他毅然做了一個決定──收攤前在展售現場大方送米,只要到攤位的消費者,一律先贈送1包,因為他非常有自信,認為凡是吃過他們出產的「禾穀坊」稻米,就一定會回購。

回到台東時,不敢跟家裡說米沒賣出去,只好自己先把錢墊給媽媽,但因為有了那次失敗的展售經驗,他開始認真研究如何將米銷售出去,他觀察別人在賣場擺設展示的技巧,也用心學習如何介紹產品,慢慢找到了一套自己的模式;而當時他返鄉後的第一批米,最後是拜託關山米廠整批收購下來。

除了勤跑市集,連續4年、每個週末都從台東開車到台北的小農市集、希望農場擺攤,魏瑞廷也開始在FB分享自己的務農記事,很多人因為看到他的努力,感受到他的米好像特別真誠、有溫度,而願意給予他支持;也真的如他所想,只要吃過「禾穀坊」的米,十之八九都成為他的主顧客。

(左上圖)魏瑞廷因為首創將區塊鏈導入傳統農業,吸引英國金融時報記者採訪報導。
(右上圖)魏瑞廷(左)與奧丁丁創辦人王俊凱(中)合作,將區塊鏈導入稻米種植,做出全世界都看得懂的生產履歷。
(左下圖)魏瑞廷也會舉辦推廣食農教育,讓小朋友體驗農作教學。
(右下圖)當魏瑞廷的收入穩定後,每個月都會捐贈稻米給台東地區的天主教慈善機構。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